充分认识到成本管理在各个阶段应控制的重点工作,如在事前要抓好生产成本预测、决策和成本计划工作,通过预测、决策和计划来指导日常生产;事中要抓好生产成本控制和核算工作,加强对原材料和相关成本控制;事后要抓好生产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注重不断反思总结,达到逐步改善的目的。科学的生产成本管理包括培养企业管理者生产成本控制的系统观念,在生产成本控制中引入先进的方法和手段,对企业的“作业流程”进行根本、彻底的改造。结合企业实际,对影响企业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加强对这些主要因素的核算。另外,强调协调企业内外部及与顾客的关系,从企业整体出发,协调各部门、各环节的关系,要求企业的物资供应、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的各项作业形成连续、同步的“作业流程”,消除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作业,促使企业整体的优化,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www.liushuye.com(三)加强生产成本会计核算.
首先,会计人员应提高业务素质,树立起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思想意识,建立健全会计账簿,不断学习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根据企业生产的特点,与本行业其他企业之间应进行一定的交流,更为全面地分析成本构成,采用科学的会计核算方法,以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其次,企业应恰当地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管理平台来进行产品成本控制,使企业内部形成有机联系的成本管理系统,使财务软件不仅满足财务会计要求,还能够充分全面地反映成本管理信息,最终提高成本会计信息处理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此外,中小企业应明确财务部门职能,在认真执行国家有关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之上,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通过有效的制度来规范成本控制工作,通过制度来约束行为,建立有效的财务监督体系。
(四)通过激励机制创新成本管理新模式.
生产成本管理主体要由生产成本管理机构向全员生产成本管理拓展,充分利用激励机制,建立以人为本的生产成本管理文化。企业领导应提高自身现代企业管理意识,建立各部门、各职位、各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机制,以及会计部门独立核算和内部牵制制度,通过培训与教育模式使员工在工作中从技术方面、操作方面做好成本控制,使广大职工群众真正关心企业的成本。
1.改革生产一线关键岗位或控制点的用人机制,通过有效可行的举措实现人尽其才、合理配置。时刻关注员工的需求,为他们提供自由和发展的空间,提高员工收入水平和相关福利待遇,从而实现员工队伍的稳定和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2.从根本上降低成本,管理好生产。这就需要建立一支相对比较专业的成本管理队伍,在企业的各个生产车间配备成本工程师。成本工程师需要从掌握生产特点、精通生产工艺和了解设备性能的生产技术人员中选择任用,或者从生产车间的关键岗位或控制点选择任用。让他们参与到企业成本的决策、预算、控制、预测、分析、计划和考核中去,积极发挥在降低生产消耗、挖掘企业潜力等相关方面的良好作用,确保成本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同时,还要积极引导他们转变观念,同舟共济为降本增效、开源节流方面献计献策。
3.健全组织管理机构,理清各职能部门的责任。中小企业应当根据其经营管理特点、规模、管理理念和经营战略、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在职责分解的同时,搞好整合,使整个企业的组织体系在相互制衡的前提下协调高效运行。同时,明确职位层次顺序,保证信息沟通渠道流畅。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级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分清责任,提高企业整体运转的效率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