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天地无为而无所不为 企业有为而有所不为

[类别:企业文化] [更新:05-02 11:18:29] [浏览:6587 次]

〈1〉清静无为,方有真花真果
天地的“无为”,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老子用天地作表述,实在是具有深远智慧的体现。因为天地不是某一国的文字,不受语种限制,而且,天地也不像其它易变的东西(例如“古装”变成“现代装”,“古语”被抛弃,操起了“现代语”等等)转瞬就变了。所以,我们任何时代的人都可以直接从“天”和“地”两者身上,直接去阅读老子的思想。
天地“无为”,而又“无所不为”。“无所不为”的天地,无论你怎样去看,它都是“无为”的。即使是在春天,百花齐放,百鸟争鸣,你也仍然只会发现,整个天下、地上只是一片和气,一片清静。天地如此之大,却找不出一点胡作非为的迹象。一切都那么秩序井然,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一切都那么必然而然,一切又都那么坦然而然。风是真风,气是真气,花是真花,草是真草;飞过的真鸟,留下的也是真啼。......一派真相中,万物各居其所。花不想成为草,草不想成为花;鸟不思成为兽,兽也不思成为鸟;万物各有本位。欣欣向荣的真景致并非竞争而得,而是各按规律去生存,去适应,是无为而生,至清至静。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不仅天地是“无为”的,其实万物也是“无为”的:万物都没有乱来,没有胡作非为;万物仅仅就是像万物那样。鸟在飞,仅仅因为它是鸟;花在开,仅仅因为它是花;风吹草动,仅仅因为风就是风而草就是草;这里面没有任何“伪劣假冒”。只有“清静”、“稳定”、“祥和”与“真”。
这种景象无论对我们企业而言还是对整个社会的管理而言,我认为都包含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对企业而言,要“无为”,方能“清静”;要“清静”,方能各归其“本”;归其“本”,方能有“真根”;有了“真根”,才可以在时代的环境和风雨中成长,开出真花,结出真果。企业应当明白,只要有根有本,哪怕你只是一株小草,时代的风雨无论再大,也不过是对你的支持和滋润。然而如果离根离本,或者是一套假根假本,那么,时代的气候无论怎样风调雨顺,都与你没有任何关系,何况,遇到疾风骤雨,你也就是被卷走的对象而已。这就是“真根”“真本”对于企业生存的重要性之所在。
这个真根就是“道”,“道”就是生天生地的浩然正气。天地得正气,风调雨顺;国家得正气,国泰民安;自身得正气,身心健康,百病消除。无为就是真本,万物万事有他的规律,你只有去顺应,去服从,事业才会兴旺发达。
企业能否在环境中生存、发展,首要的问题是有没有“根”。没有“根”,环境对你就没有任何意义。我们知道,这个“真根”、“真本”并不是说想有就能有、想弄清楚就能弄清楚的。每个企业,每个企业主,要想弄清自身是花还是草,是哪一种花、哪一种草,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现实中我们也时常可以看到对自己认识不清的现象发生。一些企业、企业主因为过分“有为”,反而误解了自身,把自身放在不适合的“品种”和“位置”上去了。结果,相当于自绝于环境,就像鱼过分“有为”而蹦到了岸上一样。这样怎能生存和发展呢?
万物清静无为才可以回归根本,据守根本。做到原本是什么, 就安然于是什么。是花就开,是鱼就游,是猴就跳。办企业也是一样,自己最适合干什么,要设法让自己知道,不能错误地以为可有七十二变,好像什么都能做,那样做必然是“妄为”多多,很危险。
怎样才能明白自身的根本之所在呢?只有通过“清静无为”。“无为”而至“清静”,“清静”中更加“无为”,更“无为”,就更“清静”;朝这个方向努力,直到心地澄彻,从心灵上得到“正本清源”,才能搞清楚自身究竟真的能做什么。才能为企业行为找到“根”。
这一点可以叫做:清静无为以求自见根本。
从社会角度看,企业界的清静无为,更有大利益可谈。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看看大自然就知道了。大自然的清静无为,表现在万物各居其所,互不相争;万物中每一物都守着自己的本份,才构成了气象万千而又和平安宁的大千世界。如果世间万物皆不居其本位,万物都妄图离开自己的本来位置,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呢?同样,整个企业界大大小小的企业,门类不同的企业,如果都不知道本位是什么,都不安于本位,都处在无休无止的“妄为”之中的话,社会将是什么样呢?真是不堪设想。对现代企业界,我理解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大家注意,特别是我们的社会管理者,更当给予足够重视。这个问题就是:在和平时期,整个企业界中企业行为怎样,是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换句话说,和平时期,社会生活是稳定,还是动乱,很大程度上由企业界的企业行为及其趋势所决定。这是现代条件下,和平时期中,一个容易被忽视,然而又很重要的问题。道理很明显,和平时期,人们生活的内容一是建设,二是消费。而这两大内容都从不同角度联结着一个中心,即企业行为。因此,可以说,企业行为是我们和平时期社会生活的中间枢纽。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我们说,企业的“清静”,直接带来社会生活的“稳定”,企业的“无为”(不“妄为”,不“乱为”,不“乱套”)直接带来社会的合乎发展规律的发展。相反,企业如果没有“清静”可言,企业行为如果十分混乱,企业如果受妄想支配,背离企业的天职(创造财富,为人民服务),陷入对表面利益的直接纷争的话,那结果必然是破坏社会的“稳定”和阻碍社会的发展。企业过分有为,是社会之灾。......
因此,从社会管理的角度讲,确实应当有一套运用起来灵敏、可靠的“宏观调控”机制。这套机制的作用就在于“调控”企业行为,其“调控”目标应当是,致力于保持企业的“清静”“无为”。对企业界中的“妄为”行为,假冒、伪劣、欺诈、愚弄消费者等,能够予以坚决的打击和控制,借以维护企业界的正常秩序而达到“清静”。使整个企业界的景象就像大自然的春天那样,秩序井然,和平安宁而又欣欣向荣。那是一种至清至静的欣欣向荣,不是表面的喧哗与折腾。那里一切都是有根有本的,一切都是各就各位的,其发展过程也如“春暖花自开”一样是“无为而至”的,其构成的总体面貌,也如“春回大地”一样,是“无为而无不为”的。
一句话,无论从企业自身讲,还是从社会与企业的关系讲,“清静”、“无为”才是当今企业的正道。只有“清静无为”,才会有真花真果。偏离“清静无为”,只会出现失去“真根真本”、“假花假果”铺天盖地而来,席卷“真相”世界,导致“伪劣”繁荣,引起社会动荡的灾难性结果。
(2〉为无为而无所不为,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是真无为。
“无为”并不是说什么也不做。真正的“无为”,我理解就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哪些事“当为”,哪些“当不为”,这要有一个较深刻的把握,要坚定。“为”与“不为”要以人生大觉大悟为依据。我们通常说的“为所欲为”,其“为”的依据就是“欲”,这是一种情形,是完全以个人欲望的满足为中心,不考虑社会,不考虑他人,不考虑任何法则,不考虑社会后果的“胡作非为”。这种情形可以说是,典型的、极端的“有为”。个人如果进入“为所欲为”的境地,其结果不说大家也都很清楚。由“为所欲为”而脱离人间大道,自己走上灭亡之路的人生故事可以说一点也不少,它们都可以作为一种公共的教训,为众人所记取。个人“为所欲为”是背离大道的事,那么,企业“为所欲为”是不是也是背离大道的事呢?当然是。企业在这一点上完全与个人一样,其命运的演变与把握,都有一个是否合于道的关键问题。企业的所有行为如果依据的是企业自身之“欲”的话,情形和性质与个人的“为所欲为”并无两样。企业的“为所欲为”,与个人的“为所欲为”相比,其危害更大,灾难性更强,更应当早一些觉悟和防范。因为企业行为比个人行为有着更广泛的活动领域,而这些领域直接联系着社会万众的切身利益。企业如果“为所欲为”,必然是践踏社会公理、公德,不择手段,以损害社会、损害广大消费者利益为前提,满足自己难以填平的欲壑......这种情形,我们说就叫做“有为”。企业陷入这种状态,实际上是走上了断送自己的道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天地无为而无所不为 企业有为而有所不为》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