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论作业质量成本管理在高校中的应用

[类别:成本管理] [更新:05-02 11:17:47] [浏览:6775 次]

××高校××年度教育质量成本汇总表
项目
单位 高校质量成本汇总 合 计
本科生 研究生 二学位 …… 金额(元) 百分比(%)






本 质量计划工作费
质量培训费
质量改进措施费
质量审核费
质量奖励费
教育能力研究费



本 新生检测费
期中检测费
期终检测费
教学设施检修费
内损成本 “产品”报废损失
“产品”返修损失
“产品”复检损失
外损成本 质量诉讼费
质量索赔费
合计
注:表中“百分比”为该项目占总费用的比例。
按照作业质量成本计算的高校教育质量成本汇总明细表,有利于高校明确各种“产品”,如“本科生”、“研究生”、“二学位”等所产生的质量成本及其构成。使我们能够明确每一类质量成本的重要性及占总费用的百分比。为从根本上解决质量成本的控制和降低问题,提供了可能性。
(二)高校作业质量成本管理
高校作业质量成本管理是将作业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引入高校管理中,是在高校作业质量成本计算框架上的延伸和发展。具体包括:
1.高校质量作业分析。高校质量作业分析可以按质量作业中心进行。由于质量作业中心是由围绕某一重要业务过程的质量关联作业组成的,所以以作业中心为单位对质量作业进行分析会更透彻,更清晰。对某项具体的高校质量作业可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直到为顾客提供满意质量的效果分析,以此层层深入下去,实现对质量作业的动态管理。
2.高校质量作业的成本动因分析。成本动因是推动成本的本源,对高校质量作业的成本动因进行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对成本动因的分析来减少或消除低效和无效的质量作业,以及因这些质量作业所耗用的资源,这是从根源上寻找优化高校质量作业和质量成本的有效方法。它可通过“头脑风暴法”由各作业中心相关人员协作找出。
3.建立绩效评价体系。该体系是对作业质量成本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在具体评价时应首先统计各质量作业中心的业绩,这是评价的基础。而对于各质量作业中心的业绩必须与其定立的质量目标与质量成本目标相联系,即考核其是否完成了目标及完成程度。这不但有利于质量目标及质量成本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增强了各质量作业中心的紧密度、依赖感,增强了各部门的质量成本意识。
以上三个步骤紧密相连、互相补充,缺一不可。
五、高校作业质量成本管理的环境
高校作业质量成本管理是高校质量成本管理的一个环节,更确切地说是检测环节。要使这个环节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则必须为其提供一个较好的运行环境。为此,本文将查理•戴明(Charles Dming)的PDCA管理模式引入到高校的作业质量成本管理中。
(一)P阶段。此阶段是规划阶段。做规划时以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水平,降低高校质量成本支出为目标,通过对高校目前实际质量成本支出的分析,制定本期改进目标。针对改进目标,确定下一步高校质量成本改进重点,研究改进方案,确定具体措施和方法。
(二)D阶段。按照改进计划,实施高校质量成本改进。在实施计划之前,高校应对相关人员进行计划实施培训,树立降低质量成本重要性的意识。在实施过程中,应对整个实施计划进行严格控制。
(三)C阶段。对照计划要求,通过检测高校质量水平及高校质量成本核算,来检查、验证、改进计划实施结果。
(四)A阶段。在分析改进计划的实施结果的基础上,总结改进成果,并形成标准,以供以后实施。对于继续存在的问题,进入下一次改进循环。
高校质量成本控制的PDC模型是一个周而复始、不断提高的动态循环过程,每经过一次循环,高校的质量成本就会得到改善。高校的作业质量成本管理更侧重于第三阶段,也为第四个阶段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其他三个阶段的涉及较少。因此高校在具体执行作业质量成本管理时应同时加强其他三个阶段的工作,以使作业质量成本管理发挥更大的作用,
六、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在论述了作业质量成本管理的含义及形成之后,本文指出将作业质量成本管理引入以法人地位立足于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化”高校是合理的,也是必然的。
第二,作业质量成本管理的核算有利于高校进一步明确各种“产品”所发生的质量成本构成及所占比例,有利于质量成本的控制和降低。
第三,由于作业质量成本管理更侧重于控制和检测,所以本文提出将PDCA模型与作业质量成本管理结合使用,这样能进一步控制质量成本,增加高校的经营效益。

上一页  [1] [2] 


《论作业质量成本管理在高校中的应用》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