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管理原则而言,成本的效益管理,遵循的是相关性原则与灵活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是指成本管理的内容、成本核算人员提供的成本资料,应与降低、控制成本的目标相关,或对决策者的决策结果产生影响。灵活性原则,是指成本的构成、计算程序和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选择性与变动性。成本的利益管理原则主要体现为利益成本的核算原则,具体包括客观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完整性原则与稳定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成本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和反映经济业务完成的凭证为依据,以保证成本的真实可靠;规范性原则,是指成本核算必须以国家或行业组织制定的有关法规、准则为准绳,不得随意更改与变动;稳定性原则,是指成本核算的方法和程序必须相对固定,避免由于轻易变动成本的计算方法与程序而侵害某些相关利益者的利益[3].就管理内容而言,效益成本管理包括成本规划管理与成本控制管理两个组成部分。利益成本管理则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合理地界定成本范围;二是科学地制定与严格执行成本确认、计量的有关原则,防范会计作假行为的发生;三是严密监督成本确认、计量行为,严格审核成本确认、计量结果。
总之,成本的效益管理与成本的利益管理在管理主体、管理原则、管理内容等方面均存在着一系列差异,不弄清这些差异,笼统地谈加强成本管理,显然无法使加强成本管理的工作落到实处并富有成效。必须从经济效益与经济利益两个方面去认识与探究成本管理工作,唯如此,才能确保成本管理工作科学、有序地进行,并使成本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 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成本会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3] 许义生。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的几个问题[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7,(1)。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