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计算机工程系教学管理制度

[类别:行政管理] [更新:05-02 11:26:46] [浏览:6549 次]

计算机工程系教学管理制度提要:教师每学期制定听课计划,至少四次;依据听课目的选择听课形式,听课后应及时和授课教师交换意见,并填写“听课记录”。

来自 行政

  计算机工程系教学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实施科学的规范化教学管理,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促进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一、教学任务的执行

  1、   获取任务。由教务人员在教务处印发的教学任务安排表中,将本系的教学任务提取出来,制成表格。

  2、   核实任务。由系办主任对提取的任务,对照有关教学计划和班级情况,进行核实。

  3、   分发任务。将核实后的教学任务,发送给教研室主任,再由教研室主任分发至每一位教师。

  4、   申报任务。由教师本人根据教学任务和自身情况,向教研室主任提出申报。

  5、   协商落实。由教研室主任根据排课原则和领导要求,与有关骨干教师商议,逐项研究落实。

  6、   审核上报。教研室主任将落实的教学任务安排表报给系办主任,由系办主任汇总并作初步审核,由系主任作审查,审查后作确认签名,上报教务处。

  二、教学计划的制定

  1、教务处下达教学任务之后,任课教师应在新学期开学前制定好教学进度计划,一式三份,在新学期的第一周前经教研室主任审核,并由系主任签字后报教务处。

  2、教学进度计划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学习情境、教学安排学时分配等明确,一般以2学时为一个教学单元。

  3、教学进度计划应留有一定学时的机动时间。

  4、任课教师学期中途不得私自改变教学进度,如果确定需要改变计划,应向教研室主任申报,经系主任和教务处批准后,方可改变。

  三、备课

  1、钻研教学大纲、教材和参考书,对教材力求“一懂、二透、三化”。

  2、注意介绍新知识、新技术及其使用和发展情况。

  3、对学生前续课程学习情况及学生学习需求要有充足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4、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5、琢磨教学技巧、艺术。

  四、教案的编写

  1、教案的编写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的设计。

  2、根据教学目的和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组织和处理教学内容,每次课均需标明重点、难点。

  3、根据教学内容及其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重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教学方法应突出教学重点。

  4、教案内容要与教学进度计划相吻合,教案应提前两周编写好。

  5、相同课程,不同授课老师,可根据不同专业灵活编写符合教学需求的教案。

  五、课堂教学

  1、按教学进度计划进行教学,上课时必须有教案,备课充分。

  2、教学方法得体,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适当,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

  4、教学时可板书辅助教学,要求条理清楚,规范。

  5、教师上课要做到仪表大方、精神饱满,课堂语言一律采用普通话,语言力求准确、清晰、简练、生动、通俗、逻辑性强、速度适中、语调应有抑扬顿挫。

  6、教师上课不得迟到,早退和随意拖堂,中间不得随意离开课堂。

  7、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教案规定的时间、内容、方法讲课。

  8、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注意调动学生注意力,妥善处理课堂中出现的意外干扰,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9、教师每次课后须进行课后总结,及时总结本课经验和教学效果,并写入教案。

  六、作业布置及要求

  1、作业应符合教学大纲范围和要求,有助于理解、记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2、规定学生完成的作业适合一般中等水平,选做作业有利于优秀生发展。

  3、作业要求明确、富有独立思考性质,力图结合实际问题、专业应用情况。

  七、作业批改及辅导

  1、教师应按时批阅、发回。

  2、作业批改有全批、全改、部分批改、轮流批改等形式,应采用何种形式由授课教师根据不同专业有所要求。

  3、注意将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及难以理解的问题等)和共性问题应在下次课或辅导中解决,并可实行典型作业展览。

  八、试卷命题

  1、试卷的命题应确保科学性、正确性,并按相应课程的考试大纲编写。

  2、试题的覆盖面要宽要全面,同时要保证试题在所测内容上具有典型性,杜绝偏题、怪题和超纲题。

  3、试题所涉及的文字应力求简明,语意清楚,试题所指示的答案要明确合理,无二义性。

  4、试卷难度分布要有层次性,能考出学生的不同水平,把优秀、一般、差三个层次的学生能够区分开。

  九、实验课补充要求

  1、每次学生实验前教师应有相应的实验要求和实验演示。

  2、教师应注意联系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现象、分析解决问题;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技能、规范操作,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分析实验、写出实验


来自 行政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