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差”是指,自己做的作品激动万分,消费者感觉不错;自己做的作品感觉还好,消费者一定木有感觉。所以,我们才提出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达到极致才能引起消费者追捧,原因就是出自这里。
好,通过第一阶段努力,家人很满意咱们的美食,那就开始第二阶段测试。
第二阶段,请好友品尝,4位好友起,请他们多提建议,不断调整口味,直到他们赞不绝口才能进入第三阶段测试。提醒:好友跟咱们也是有亲情的,这份亲情会影响口味鉴定,但比家人测试的准确性好点,因为亲情弱一层。
第三阶段,请普通朋友品尝,10位朋友起,不断调整口味,直到他们赞不绝口才能进入第四阶段测试。提醒:友情也会影响口味鉴定,但友情比第二阶段的亲情弱,所以这个阶段的测试效果有参考意见。
第四阶段,请大众免费品尝,50位消费者起,直到他们赞不绝口为止。提醒:陌生人鉴定意义重大,接近市场考核,测试准确度高。如果得不到大众认可,就要从第一阶段开始做第二轮测试,而不是直接进入第四阶段。
那什么叫第四阶段的众人赞不绝口?
免费的都是好吃的,大众出于恭维,都会说几句客气话,这类评价没有实际意义。
我认为真正的好喝 = 续杯!如果豆浆口味真得好,消费者会说:能再来一杯吗?听不到这句话,众人的夸奖都是虚情假意,目前这个口味离极致还有很多提升空间,继续努力吧;
第四阶段测试通过了,咱们还要不断提升测试难度,专门找早餐、午餐、晚餐后做测试,即使在众人对美食口味敏感度下降的时候,还有人赞不绝口,甚至听到“你们卖吗?多少钱?早上有送吗?”你,调试豆浆口味成功了。
强烈建议小L同学,口味不做到极致,后面的创业全都是白费,因为不能紧扣本质!说白了,这个本质就是要求产品出色,其他都是假的!大家想一想,咱们创业,要是手上的产品很普通,满大街都是,那创业成功几率有多大呢?
要是我,期待三个月能做到极致,如何不能,就再给自己三个月,这时候“单爆”口味,花多少时间都是赚大发了。
一般人只能做到第一阶段,最多是第二阶段,但我们要求做到第四阶段,这样才能赚到钱,否则就是努力了,但没有什么结果!
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对于企业而言,起一个好品牌名是至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品牌名起得好,消费者容易记住,朗朗上口,有美好联想,再加上生产经营环节也做得好,产品走俏,很快就能成长为本地知名品牌;
很多策划大师非常注重品牌名称,他们通过市场调研,发现一个有趣现象:拥有一个好品牌名称,相当于成功30%,这点你已经认识到了,点赞哦:)
如何创意一个好品牌名称?请马上做冠军级市调,起名概念与原则、品牌名案例、品牌名测试(五行测试,淘宝有专业服务);
康师傅有大厨形象,肯德基有上校形象,麦当劳有大叔形象,我们也做食品供应,应该树立一个清晰的品牌识别形象,好处有三:
A、大牌身份标示,不可或缺;
B、今后印刷在包装盒上,加深客户认知度;
C、今后根据卡通形象开发小礼品,回馈消费群(餐勺、盘子、杯子、卡通公仔、钥匙扣)
忽然,我想起一个餐饮故事,拿出来跟你做个分享。
励志烧饼哥告诉你:《一张烧饼也可以买房买车》
1992年,老应夫妻两人在江西开小吃店失败,背着一万多元债来到杭州。老应身无长技,花150块钱从老乡手里买下一只烤炉,老乡不打算干这行,临走前教了他几天,老应第一天开张,卖出去7只烧饼。后来他一边卖烧饼一边磨练手艺,渐渐地,胖子烧饼味道越来越好,名气越来越大。
老应每天要忙12个小时,浙大下课的学生们,把小门面层层围住,“两个甜胖子”、“三个辣胖子”的声音不绝于耳。
烧饼从制作到烘烤出炉,要一分多钟,老应和儿子轮流上阵,一个负责收钱一个负责出货,一个个烤熟的烧饼从炉膛里夹出来,塞进牛皮纸袋,递到顾客手里。胖子烧饼店一天卖两千多个,一年开店350天,卖70万多个烧饼,流水一百多万,因为每年有70万人次捧着纸袋吃胖子烧饼,所以广告商抢着在纸袋上打广告。
2013年,老应买了一套220万的住宅,两辆奥迪A6,都是一次性付全款。23年的沉淀来之不易,当年浙大校区后门卖烧饼的有7家,只有老应坚持到了现在。
这个故事不是心灵鸡汤式的,而是告诉咱们,单爆一个餐饮项目到极致,你就能发财,关键是要做好数量级,不是创业三天就能赚到钱,而是要十年为衡量单位的哦。因为餐饮在古时被称为“勤行”!什么是勤行?那就是勤快的行业,不能偷懒哦。
打内心说,我还是希望你成为销售高手再创业,否则实在看不到什么成功希望啊。你对商业模式很陌生,对销售也陌生,对推广也陌生,拿着你的投资来摸索这些经验,能快速成功吗?呵呵,写到这里,我都在摇头哦……话不中听,但却是大实话!望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