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语言的使用,有下列要求:
(1)客人表扬、帮忙或者提意见的时候,都要使用答谢语。
(2)要清楚爽快。
就餐客人提出一些菜品和服务方面的意见,有的意见不一定提得对,这时有的服务人员就喜欢去争辩,这是不对的。正确的做法是,不管他提得对不对,我们都要向表示:“好的,谢谢您的好意!”或者“谢谢您的提醒!”客人有时高兴了夸奖服务人员几句,也不能心安理得,无动于衷,而应该马上用答谢语给予回报。
某餐馆一个客人在用餐的时候,不经意将筷子掉在地上了。这个客人也不讲究,捡起筷子略擦便准备继续使用。这时值台的服务小姐眼快手快,马上将一双干净筷子递到了客人的面前,并说:“对不起,请用这一双,谢谢合作!”客人大受感动,离开餐厅之前特地找到了大堂经理夸奖这位服务员说:“你们的小姐反应迅速,她帮助了我还要感谢我,真是训练有素!希望餐厅给予奖励。
7.提醒道歉语
例句:对不起,打搅一下!对不起,让您久等了!请原谅,这是我的错。
提醒道歉语是服务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得好,会使客人在用餐的随时都感受到了尊重,对餐厅留下良好的印象。同时提醒道歉语又是一个必要的服务程序,缺少了这一个程序,往往会使服务出现问题。
对这类语言的处理,要求做到以下两点:
(1)把提醒道歉语当作口头禅和必要的一个程序。
(2)诚恳主动。
大家都知道,毛肚在沸腾的汤内快速抖动七八下就成熟,烫久了便会老韧难嚼。一次某个火锅店有位客人正在涮烫毛肚。这时服务员不打招呼,提着汤壶就往锅里掺汤。加了汤后温度一降,毛肚自然无法达到应有的火候了,气得客人吹胡子瞪眼地说:你加汤怎么不打个招呼,你没有看见我在烫毛肚吗?
我的一个老师很擅长喝白酒,从安徽来杭州,我每次都以大杯的好酒相待。有一次全家陪着老师到一个著名餐厅吃饭,因我们多数人不喝酒,就点了菊花茶,专门给老师点了一瓶五粮液。由于餐厅内的酒杯太小,赶不上老师的口,于是我就将老师面前的菊花茶倒掉,给他满满地斟上五粮液。哪知酒才喝了半杯,服务员来斟茶了,她也不打招呼,快速地将茶倒进了老师的酒杯里。服务倒是极快捷,但五粮液却泡汤了。
这两例出现的问题,都在于缺少了应有的提醒程序。正确的做法是先说“对不起,打搅一下!给您……好吗?”当然不必给桌上的每一个客人都要说一次“对不起”这样的话,但给主宾位的客人或为第一个客人服务时,一定要采用道歉语。以后依次服务采用手势就行了。
8.告别语
例句:先生,再见!先生一路平安(客人要远去时),希望在酒楼再次见到您!先生您走好!
这类语言的处理,要求做到以下两点:
(1)声音响亮有余韵。
(2)配合点头或鞠躬。
总之,不能将与客人道别的语言和仪式,搞成缺乏情感的公式。要使道别语言余音袅袅不绝于耳,给客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五、营销语言标准化及艺术化的基本要求
1.形式上的要求
(1)恰到好处,点到为止。服务不是演讲也不是讲课,服务人员在服务时只要清楚、亲切、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即可,不宜多说话。主要的是启发顾客多说话,让他们能在这里得到尊重,得到放松,释放自己心理的压力,尽可能地表达自己消费的意愿和对餐厅的意见。
(2)有声服务。没有声音的服务,是缺乏热情与没有魅力的。服务过程中不能只有鞠躬、点头,没有问候,只有手势,没有语言的配合。
(3)轻声服务。传统服务是吆喝服务,鸣堂叫菜、唱收唱付,现代服务则讲究轻声服务,为客人保留一片宁静的天地,要求三轻(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
(4)清楚服务。一些服务人员往往由于腼腆,或者普通话说得不好,在服务过程中不能向客人提供清楚明了的服务,造成了客人的不满。特别是报菜名,经常使顾客听得一头雾水,不得不再问。由此妨碍主客之间的沟通,耽误正常的工作。
(5)普通话服务。即使是因为地方风味和风格突出的餐厅,要采用方言服务才能显现出个性,也不能妨碍正常的交流。因此这类餐厅的服务员也应该会说普通话,或者要求领班以上的管理人员会说普通话,以便于用双语服务,既能体现其个性,又能使交流做到晓畅明白。
2.程序上的要求
(1)宾客来店有欢迎声。
(2)宾客离店有道别声。
(3)客人帮忙或表场时,有致谢声。
(4)客人欠安或者遇见客人的时候,有问候声。
(5)服务不周有道歉声。
(6)服务之前有提醒声。
(7)客人呼唤时有回应声。
在程序上对服务语言作相应的要求,有利于检查和指导服务员的语言规范性。
总结: 营销语言就是与客户接触过程中,体现酒店价值、维护酒店形象的所有语言,这里仅就一些常用的典型事例进行了说明,更多的还要靠在服务的过程中不断的摸索、总结和运用。 (www.liushuye.com编辑 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