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公司要招聘一位财务经理。有三个人来面试。分别是:A,29岁,财务工作7年,目前工资5000元/月;B,32岁,财务工作10年,目前工资5500元/月;C,35岁,财务工作14年,目前工资6500元/月。当我约他们一起来做集体面试的时候,三个人都有些意外;当得知面试官不是财务总监,而是行政总监时,他们更惊讶了。
集体面试中问与答的奥秘
首先,我问了第一个问题:“你业余时间最喜欢做什么?”回答分别是:A喜欢炒股,B爱看文学杂志,C则中意看电视。我不置可否,继续发问:“平时看书多吗?”A:“不太看书了”;B:“我主要看文学书籍”;C:“比较少看,看也只看财务的专业书籍”。
我漫不经心地喝了口茶,接着问A,“你如何来分析股市呢?”A答:“比如,我最近比较注意生物、医药股票,因为日本地震、海啸之后的核辐射,会导致生物、医药类股票上涨。”我追问了一句:“你这样的分析,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得出类似的答案,能谈谈你个人独到的见解是什么吗?”A开始支吾,语焉不详。我转头问B:“文学类的书籍对我们的工作有什么帮助呢?”B答:“没有什么帮助,只是个人爱好而已”。我将目光投向了C:“看电视能够有什么收益呢?”C答:“其实我看得比较杂,动画也看。是否有什么收益这个问题没想过”。
我面无表情,只是微笑的接着问,“在你们眼中,我们公司是怎样的呢?”这次,他们三个人的答案竟然是惊人的一致:从公司网站上得知,这是一间代理某某运动品牌的贸易公司。这回,轮到我惊讶了,公司网站上并没有注明是贸易公司呀。
我仍然不露声色,又抛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离开原来的公司?”A:“公司太小,发展空间有限,我想寻找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B:“家里有事无法请长假,因此我辞职回家办事,然后再来找工作”;C:“公司的董事之间各有各的想法,夹在中间很难做事,因此我想辞职”。
该是到最后一个问题的时候了吧,于是我问:“你们三个人的背景基本相当,都没有拿到注册会计师的职称,工资水平线基本接近,年龄也基本接近,那你们个人认为自己比另外两个人更强的地方在哪呢?”A:“我最年轻。”——最年轻是否意味着经验最不足呢?我笑着追问了一句,对方只好点头说是。B:“好像他们都比我强,我想我是最弱的。”C:“我最有经验。”——那是不是意味着思维最僵化呢?我同样追问了一句,对方不好意思地笑了。
换一种思维方式
想想差不多了,于是我对今天的面试做了个小总结,“今天我们没有谈财务方面的问题,与其说是面试,不如说是聊天。如果今天我让各位就这样回去,你们肯定会在心里抱怨——这么大老远的让我来面试,就这样打发我?”事实上,我想跟你们分享一下,换一种思维方式的面试或许也能让你受益匪浅。
其实,我目前所在公司是一家运动服饰的品牌与渠道运营公司。却不知三位求职者是如何从网站介绍中,得出我们是一家贸易公司的结论。或许,网站上无法找到更多的资料,但可否对比一下同行李宁、安踏这样的公司呢?结果我们会发现,在激烈的竞争面前,李宁和安踏等知名品牌已占据足够的市场份额,那我们靠什么生存发展呢?显然,李宁与安踏不会给我们十年的时间去追上它们。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一个全新的创新运营模式。那这样的公司对财务管理会有什么要求呢?其实这也是你们来应聘财务经理该做好的初步准备。
想一想,三位求职者今天是来应聘财务经理,而不是一个普通的会计。“如果我单纯问你们如何做账未免太过低估你们专业水平了,毕竟财务经理所要做的是全盘统筹工作。这就比如,你们在来应聘前就应该思考:这家公司的财务运行状况与要求,这个过程并不难,关键在于你是做好充分准备。”我有些激动的说到,比如说从三位求职者此前的回答着手分析:A喜欢炒股却不怎么看书,那理性判断从何而来?A认为自己原来的公司没有发展空间。可事实上,发展空间仅是老板给的吗?不是的,而是要站在公司的角度,去帮老板分析:是不是可以与同行的公司进行业务重组,形成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是不是可以结合公司的自身要件,有没有更好的投资方向?这样一来,才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