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应当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2.应当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3.应当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4.为职工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及其计算依据。
www.liushuye.com5.应当支付的因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6.其他职工薪酬。
同时规范了对于因接受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补偿计划建议的职工数量不确定而产生的或有负债,应根据《或有事项》准则规定进行披露。
二、职工薪酬与原职工工资之差异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影响分析
(一)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分析
职工薪酬与职工工资相比,在确认范围、计量方法和账务处理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对企业财务状况将产生很大影响:
1.对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影响。职工薪酬准则统一了各类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方法,企业应当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应付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除应付的辞退补偿只计入当期费用外,其他的则根据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由于在职工薪酬准则中扩大了职工薪酬费用资本化的范围,企业存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资产项目数量会大大增加。在企业负债项目中取消了“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和“其他应交款”三个账户,将三者合并为“应付职工薪酬”项目。由于职工薪酬确认范围的扩大,使得负债总量比原来大为增加。而原职工工资制度是除了工资津贴和福利费按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外,其他部分如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等则全部计入当期费用。
2.对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影响。职工薪酬准则的补充说明《企业财务通则》中规定,截至2006年12月31日,应付福利费账面余额(不含外商投资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职工福利及奖励基金余额)区别以下情况处理,上市公司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1)余额为赤字的,转入2007年年初未分配利润,由此造成年初未分配利润出现负数的,依次以任意公积金和法定公积金弥补,仍不足弥补的,以2007年及以后年度实现的净利润弥补。(2)余额为结余的,继续按照原有规定使用,待结余使用完毕后,再按照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执行。如果企业实行公司制改建或者产权转让,则应当按照《财政部关于<公司制改建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的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财企[2005]12号)转增资本公积。
(二)对企业财务成果的影响分析
职工薪酬中由于保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和辞退福利的增加,使得企业相关的成本费用增加,所得税费用相对下降,从而较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净利润。除此而外,职工薪酬准则在确认、计量及账务处理等方面的变化对企业损益的影响还表现如下:计入成本的保险费等将增加期末产成品的账面价值,从而增加了当期的利润;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将减少当期的利润;改变福利费的处理方法和医疗保险费等的列支方法也将对企业的损益产生影响;无形资产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无形资产成本将增加企业的当期收益等。
(三)对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影响分析
以前对职工工资方面的规范分散在不同的文件制度中,没有统一的规范,使得很多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的福利费是变着法子走账,借方记入相关的成本费用账户,贷方记入“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其他应交款”账户,大量不好走账的福利费记入“其他应付款”账户。而职工薪酬准则把凡是由于职工提供服务而支付的报酬以及相关费用都统一到职工薪酬的范畴,并在统一的负债科目“应付职工薪酬”中核算,这就把以前可能掩藏的东西都暴露出来;职工薪酬准则将所有的职工薪酬按受益对象处理,有助于企业正确核算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从而提供更为可靠的成本等信息;统一的职工薪酬确认和计量规范有助于企业提供可比的财务信息;充分、规范的信息披露要求的制定,有助于企业提供相关、可比、明晰的关于职工薪酬方面的财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