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上班族的“短期中型目标”,帮我们跳出宿命与悲哀

[类别:职业生涯] [更新:05-02 11:19:10] [浏览:6105 次]

  射手座的人好像都很喜欢「计画未来」,我很爱写下未来的目标,在一张Excel试算表里面。从Excel第一代直到现在,计算机桌面都摆着这么一张「生涯计画」的excel表,上面写着现在的年岁、明年生日的目标、后年生日的目标…。有时也设置年前的目标、夏天来临前的目标、十月一日的目标……。任何的目标,只在心里想想、嘴边讲讲无效,白纸黑字写在时间表上面,每天提醒,什么时候该达成什么事,达不到就是没有成功,达到了就是人生又迈向前面一大步。

  回想刚从美国回来的时光,当时想做点不一样的工作,添加过的几间公司都不错,但当我做完公事,躺在椅子盯着计算机发呆休息,心中仍不禁涌出一种无力感,这种无力感,大概就叫做「小小上班族的悲哀」,尤其从国外刚回来感受更为强烈。国外的朋友拿我三倍的薪水,我在这里的工作却辛苦他们三倍、坐在比他们小三倍的cube,还常有些和专业无关的英文翻译的工作丢给我,让我有些错乱,好像自己没有专业,在这边身兼最基础的英文顾问。这是在北美洲上班不会有的感受,或许是空间,或许是压力,或许是一种城市的气氛,或许是经济大环境……。

  回顾一下,我发现,那段时间,我就是靠这些Excel试算表上面写的「目标」熬过来的,让我每日活得朝气蓬勃,也完成了一些东西。我发现这些「短程中型计画」就像前方山顶的一面面锦旗,让我维持很高的生产力,忘却「小小上班族的悲哀」,心中都是甜甜的巧克力。

  不过,我好像是个特例;上班族有些会订目标,但很少订下「有效的目标」。这巧克力不是让我当「阿Q」,而是真的要完成一些事情。有时面试人,当面问他:「未来两年内,想完成什么事?」对方眼睛会闪出一点点的惊慌,招架不住这种问题,心里想的或许是,我的目标就是明年三月赶快到,要和姐姐一起去员工旅游;我的目标就是要一路考到思科证照,也要取得你这份工作…。总之,一般都答不出来,让我得给他一个「选择题」,一,倾向这样这样,二,倾向那样那样,对方才会很快的选一个。对方不是没有目标,而是目标订得「没效率」。

  各位听过,有些业务人员,会把报纸上全版的跑车图剪下,钉在房间的天花板,每天早上起来就对着跑车喊:「我一定要成功!」这是业务人员的目标,因为他们有可能因为业绩的突然成长,而在很短期就跑车入手。但,一般上班族没有这种奢侈的机会。(当然换来的是较稳定的薪水),当时,我若给自己订这种「明年要买跑车」的话,最后大概只会扑了一场空。

  所以,要上班族「订目标」,原来也是一门艺术。自己订了这么久目标,我发现对上班族最有效的应是「短期」的「中型目标」。

  「短期」很重要,如果目标订得太远,「十年后要买一栋房子」,就不知道现在应该干什么才能达到那个程度,只能在现有的办公室「空忙」,忙到最后说不定是「一场空」。如果订「明年春天到欧洲旅行二十天」,说不定公司有假期,尾牙又抽到头奖,男友拿红利帮你买,马上就可以成行了,现在也不必付出什么努力。

  所谓「短期目标」的定义,基本上就是我们平时「可以想像得到」的期限,在压力下,不失呼吸的空间。我自己有个「测试法」,测试这个目标会不会太长或太短,当那个日期订下去,先问,「今天不做任何事可不可以?」答案应该要是「还可以」,倘若不可以,表示这是「超短程目标」,这么短的目标,一来实现起来的回馈太小,二来要常常换目标也换得很累。然后再问,「假如一整个星期不做它,可不可以?」答案应该要是「不行」才对,也就是说,我们在这个星期内必须有所动作。

  我自己实验结果,真正的「短期」目标,符合人类生理的平衡,你不必今天一定要做完,若今天心情状况不佳就算了,但一整个星期,一定要有一天做点超大的事,才可以完成目标。从前写书时,我每个星期订要写几章,剩下时间自己调配,这招,让我永远能在限期内写完一整本书。

  除了「短期」,目标也要「中型」。所谓「中型目标」,是一个不会太小,也不会太大的目标。目标的size同样也有测试法,我觉得,只要达成率落在「60%」左右,就可以叫做「中型目标」,这个比率的意思是,「中型目标」要「有点梦想,有点实际」,你若「做完」某件事,便拿下六成的成功率,但剩下还有四成,要靠运气配合。

  譬如你希望在年底前升职等加调薪,这种事情可遇不可求,也非自己能掌控,达成率可能只有1%,这目标就「太大」了;有的目标,是要完成某社区大学MBA学程,这种目标只要你修完所有课,百分之百会完成,这种目标是「超小的目标」,只能算是「行动计画」(action plan),不能算是有点梦想、有点实际的「中型目标」。

  现在,在自己工作的场所,对「目标」的感受还蛮深刻,把大家带来同一个「创办团队」不难,难的是,要如何让大家长期的一起走下去?已成立的大公司有「模范员工」,你知道他待几年、有怎样表现,就会达到公司如何的升迁与奖励;而大公司有名气、有股票,我们一开始什么也没有,把五湖四海的各种人才通通「砰」在一起,大家心中各有自己原先的目标与梦想的情况下,还能让大家都很high?坦白说,在美国有比较多的人和我一样对互联网有所「狂想」,查找共同目标较容易,但在这边较为困难一点。

  大家在心中永远藏着几个自己的私房目标,就像当初的我一样,这些是无法改变的;小目标譬如工作时数太长,希望有天能回家吃晚饭;譬如公司太远,有一天希望近一些…。大目标譬如明年要赚到人生第一桶1000万,假如公司没办法帮忙完成,那只好在业余炒股票赚赚看,工作变成只是一个安全网(safety net),不慎「住套房」还可以继续有收入;假如公司太久没有完成目标,就只好去找更好的工作,让这些目标可以马上实现、或更快实现。这些,都不是公司所乐见的。

  如果今天真的是和硅谷一样一、两个人一起创办,然后再有五、六人添加,那可能就顾原本一两人即可,不过,如果是「全部一起添加」,虽违背管理学基本原则,仍希望尽量顾及大家。可能达到这种「乌托邦」的境界吗?人人有不一样的目标,却人人都爱死了这个工作?我发现,每个上班族的目标,一定都和公司的目标有所「相左」,但只要「短期中型目标」差不多,就有机会继续下去。

  只要给同仁多一些选择,多到大家都可以在公司提供的这么多东西中,选一个配合他「短期中型目标」,这样的话,便可以和公司一起发展。我们的一些专案规画会走小型、负责、绩效导向,网络上的环境本就适合这样的风格,加上当前所创建的公司文化,为同仁提供了一个迥异于一般上班族的工作环境。

  在朋友眼中,我是个急性子的人,不知道在赶什么,一次想做这么多事情;其实十年来,我虽立过至少30~40个以上的「短期中型目标」,有的准时达到,但有的也delay、有的从未成功完成…。不过最后「结算」下来,我仍然是一个「做了蛮多事的人」。这就是「目标」的力量。那,你的「短期中型目标」是什么呢?

  原文地址:http://mr6.cc/?p=1220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