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本人担任过多年行业研究、HR、猎头,足迹遍布外企民企私企,创过业,做过公司高管。开贴谈谈工作和发展的经验,科学的职业规划和转型 。网上上各种咨询经验的文章很多,但多数还是比较泛泛和片面,或者只从自己的行业、工作单位去考虑问题,难免片面。授鱼不授渔的文章看多了反而形成误导。
有人辛苦几年然后越做越顺,收入稳步上升;有人一辈子兢兢业业到手的钱还是那么少,刨掉房贷什么都不敢消费,生不如死;有人职场开局风生水起,过了一定年龄就开始急转直下,后来都不知何处谋生;有人自觉做得不错但越来越有瓶颈,甚至无奈转行。这些很难用几句话来解释。
如果把工作视为一场能力的买卖,买主是你的行业。卖主是你自己。一项生意能否长期做下去,最简单的是职业要求和自身能力的匹配。职业需求一般来说是固定的,自身能力是时时刻刻在变动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田径运动员,职业要求是身体好。而运动员随着年龄增长,身体体能在逐渐下降,供应无法匹配需求,职业生命也就终结了。
那么一个越老越吃香的职业呢?举一个职业规划师的例子。这个职业很热门,很多年轻人考这个资格认证。但是问题在于,职业规划师的职业要求是经验、知识、 阅历。经验可以积累,知识可以学习,唯独阅历是年轻人无论如何也不能获得的,唯独阅历是职业规划师的最核心竞争力,有阅历才能对职业规划有自己独到的见 解,才能够帮助别人摆脱低谷。这些投奔了职业规划行业的年轻人只好在首席职业规划师(老板)的门下忍受着低薪、无福利、苦行僧一般的工作。甚至越做越不知 道自己身在何处,到底会什么,职业规划机构的老板讲话是非常有煽动性的,年轻人因此而拜在门下,殊不知,除了统计职业测评表,从职业大典上翻点资料,做做 老板的抄写员,完全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没有任何核心能力。过了大几年无奈转行,给别人做规划反而耽误了自己的规划,是不是很讽刺?
这是典型的自己的阅历不能匹配职业需求,造成了瓶颈,耽误了时间。
越老越吃香的职业不一定就比青春饭职业强,关键在于自己的能力与职业需求能否完美的契合。这才是职业规划和转型的关键。
同样的职业,职业要求一样吗?
HR招聘的时候写的职业要求大体上是你抄我来我抄他。看起来职业要求是一样的。其实不是。一定要明白你所处的职业的真正要求是什么。
并非同样的职业其职业要求就完全一样。同样的行业,同样的岗位,不同的公司,职业要求就不同。甚至于同一家公司,因环境不同,职业要求也完全不同。比如 同样做销售人员,同样在一家外企,一个导入期产品的销售员,需要狼一样的狠劲和拼劲才能抢夺市场。 一个在老办事处或者总部,成熟期和衰退期产品的销售员,则需要猫一样的听话、哄上司开心,才能加官升职。 一个一股狠劲的狼销售员操作成熟期的产品,极有可能被上司扫地出门。一个猫一样的销售员操作新导入的产品和新市场,也很有可能畏缩不前,开疆无方而被干 掉。
狼和猫因为摆错了位置,都遭遇了职业挫折,打击了自信心,浪费了时间,损失了收入。销售员,有人习惯做狼,有人习惯做猫。没有好 坏之分,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是狼就去新导入的产品和市场,是猫就去做成熟的产品成熟的市场,才能最大发挥自己的能量,职业才能顺风顺水的发展。
所以要看清楚自己所处的行业、所处的公司、所操作的产品、所面对的市场、所处的业态发展方向 。才能客观分析职业的真正要求,才能将自己的能力与职业要求真正完美的契合到一起。
值得说明的是,这里的“所处的市场”非常关键。 并非单指销售人员,包括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研发人员、技术人员也都有自己的市场,现代企业明确的提出了一个观点叫做“内部客户”,即,企业的内勤人员所 服务的对象都是你的客户。一个做医药行业HR的人去研究医药市场客户,可以,但并非主业,HR的真正客户是公司内部员工。清楚了自己的市场,才能清楚这个 市场需要的能力,也就是真正的职业要求。
职业的需求能力和从业选择
大千世界,职业五花八门。人的能力也多种多样。总结起来,职业的核心要求基本上总体有这么几类:创意、敏锐、亲和、经验、阅历、资源、知识、技术、冲劲、身体素质、外貌。举一些比较典型的例子。
创意:广告设计、平面设计、音乐设计等等;
敏锐: 新闻采访、时尚、服装设计;
亲和:公关、促销、店面销售员、心理咨询
经验:医生、班主任型教师、管理、土木工程师、架构师、管理咨询、律师、区域渠道销售等等;
阅历:职业规划、心理咨询、管理;
资源:投资人、股票经纪人、猎头;
知识:程序员、设备技术支持、培训师;
技术:技术工人、司机、机师、体育教练;
冲劲:电话销售、保险销售等
身体素质:典型的如运动员
外貌:比如模特
随着人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弱的能力:创意、敏锐、冲劲、身体素质、外貌
与年龄增长无关的:亲和、知识、技术
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的:经验、阅历、资源
弄清楚这些职业的核心之后,就会明白为什么有些职业越做路越宽,有些职业一直做下去也一生无忧虑,有的随年龄增大走下坡路,有些职业越老越吃香,而有些职业不宜久留,有些职业年轻人去做纯属耽误时间。
把同类职业合并往往会造成误导,比如大家都觉得教师和培训师都是讲课的,差不多。但班主任型的教师主要价值是管理学生和启迪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这需要的核 心能力是经验和阅历。而EPR培训师、考试培训班的培训师其主要价值是把某一模块知识传授给听众,其核心能力是知识的掌握。
又比如 销售员,可以区分为店面促销、区域渠道销售、电话推销、理财经纪人。其要求的核心完全不同,促销员的核心是亲和力,要和消费者拉进距离,有共同语言。区域 渠道销售的核心在于管理渠道和终端商,具有整合渠道和激励终端的功能。而电话销售和保险推销则要求百折不挠,时刻保持冲劲,所以才会每天开早会唱歌喊口 号。而理财经纪人(股票、黄金、理财产品等),除了要有电话销售一样的冲劲外,能拉到大单的核心在于资源,手里有资源,一年拿个上百万提成都是小意思,可 惜绝大部分的经纪人只能做了一段无底薪工作后郁闷转行。
亲和力是很有意思的属性,它不随年龄增长而改变,比如一个十几二十岁的小姑娘基本是做牛奶、饮料、女孩产品促销的,三十几的女性一般做时尚产品、家居用品的促销,四五十岁的女性则非常适合中老年产品促销。
演员和歌手。同属演艺圈。但歌手唱到30几岁就该转型了,演到70岁的演员照样一大把。因为歌手靠嗓子,这是身体素质为核心的职业。演员是靠阅历、经验为核心的职业。所以谁的职业生命长,高下立判。
谈谈知识核心行业,随着人生增长,经验和阅历是逐步增加的,而所学的知识却是逐步落伍的。 这也是为什么程序员的职业生涯比较短命,因为知识发展太快,出了校门知识就在逐步落伍。
当然如果手上的知识和技术是别人短期学不会的,甚至别人一辈子也学不会的。那么这种知识和技术核心的行业肯定收入非常丰厚,不一定有什么远大前景,但是足够保衣食无忧。比如瑜伽教练,钢琴老师,统计师这类。
有些厉害的人,他们随年龄增长,反而创意、敏锐性更加老练,令人赞叹。比如一些大牛设计,大牛策划,大牛音乐人。50多岁了还是天天有大作出炉,这些人天赋异秉,值得敬佩,但并非主流人群能学到的。我们大多数都是普通人。
真正科学的职业规划,不是追求职位的上升,也不是追求平台的转换,而是规划把知识、冲劲、创意、敏锐等等随年龄而弱化的东西转换为经验、阅历、资源等随年龄而强化的东西的过程。其岗位也随着这些而转变,才是真正科学的职业规划,才能保持事业长青。
大公司,小公司。一定有好坏之别吗?
一直有一个观点说大公司做人,小公司做事。其实不然,小公司更要做人,小公司里老板就是天,言行举止,必须符合老板的要求,必须揣摩老板的心态,才能让老板认为你是他的放心助手,才能保住工作。一旦老板 对你产生了戒心,你在这个位置上就是度日如年,如坐针毡了。而大公司,做好自己的活,基本上是不用揣摩任何人脸色的,公司规模巨大,也不知道真正的大老板 是谁,也接触不到那个层级,大公司现在已然成为另一个体制,在大公司做事,自我雇佣的心态会比给小老板打工轻松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