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无精打采的图书业需要什么

[类别:战略决策] [更新:05-02 11:17:06] [浏览:6734 次]

  如果你只需用煮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印装一本完美的图书会怎么样呢?这就是“浓缩咖啡印书机”(Espresso book machine)要做到的,这种印书机能在几分钟内将PDF格式的文件转变成一本平装书。

  纽约的按需图书公司(On Demand Books)就是推出这种浓缩咖啡印书机的公司,该公司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分别是杰森 艾普斯坦(Jason Epstein)和戴恩 奈勒(Dane Neller),他们认为,自己的这项技术有可能改变图书出版业。

  最近,曾在兰登书屋(Random House)担任过40年编辑部主任的艾普斯坦,在《纽约书评》(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这篇得到广泛阅读的文章论述了数字技术对出版业的影响问题。

  在接受沃顿商学院出版社(Wharton School Publishing)编辑史蒂芬 科布林(Stephen J. Kobrin)和沃顿知识在线访谈时,艾普斯坦和奈勒谈到了他们对出版业未来走向的观点。以下内容即为本次访谈的剪辑:

  史蒂芬 科布林:艾普斯坦先生,我对你发表在《纽约书评》上的那篇文章非常感兴趣。我首先提出的问题是,在数字时代,图书会是什么样的呢?它们只是数字化的传统图书呢,还是会以什么新形式出现呢?“图书”这个词还适用吗?

  杰森 艾普斯坦:我们实际上讨论的是两种不同的事情——那就是内容和形式。只要人们还关心内容,那么,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书的形式都会非常稳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本书还会是一本书,无论技术手段是什么。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创新了。比如说,将来会出现人们能在手机上阅读的篇幅很短的图书,就像东京人那样,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书的内容还是会像以前那样保留下来的。

  另外,作者的身份也会像以前那样保留下来。人们对“社会出版”(community publishing)有很多讨论,也就是不同的群体聚在一起写作图书。这是不可能实现的,除非作者的写作需要与他人合作,就像历史学家有时候采取的方式那样,否则,作者并不主张合作著述。

  最终,全世界所有图书的内容都会被数字化,而且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取阅这种数字图书。取阅图书的方式是采用各种下载形式——人们既可以在线阅读,也能阅读利用浓缩咖啡印书机或者类似的设备印制的图书。各种形式的比例将会如何现在还很难说。我想,居于主导地位的会是传统形式的印刷图书(也就是现在人们采用的形式),这种图书阅读方便,经久耐用,而且便于携带。至少在美国是这样:如果你在书店买了一本实体书,你就拥有了这本书,你可以任意处置它。如果你将一本书的数字版下载到你的Kindle阅读器上,实际上你并没有拥有这本书,因为你会担心什么时候书会“消失”。如果感染了病毒,那么,这样的数字版图书就消失了,所以,出版商必须要防范这类事情。

  戴恩奈勒:最近,《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刊登了一篇有关电子图书(e-books)的文章,这篇文章的根据是普华永道咨询公司(PriceWaterhouseCoopers)的一项研究结果。文章指出,2008年,美国的电子图书——仅指消费者图书——在整个市场中只占很小的份额。据估计,到2013年,这部分图书的份额将会在全球范围内占3%,这就意味着印刷图书将占有97%的市场份额。

  下面谈到的是一个很重要的统计数据。印刷图书市场分为“平版印刷”(offset)市场和数字技术与原色印刷(toner-based)市场——也就是数字印刷市场和平版印刷市场。在美国,数字技术与原色印刷市场,也是我们身在其中的市场,占图书市场6%的份额。这一市场份额是电子图书所占市场份额的两倍,此外,据估计,在接下来的3到5年中,这一市场的份额将会增长到15%。人们经常未能弄清的是,按顾客需求,以数字技术与原色印刷技术印制图书的市场规模,比电子图书市场的规模更大,而且会比电子图书的增长更快。

www.liushuye.com

  沃顿知识在线:图书出版业正在见证从实物库存向数字传输转变的过程。你认为,这对这个价值链中的不同参与者——作者、出版商、零售商和消费者——意味着什么呢?

  艾普斯坦:四、五年以后,当所有这些都到位时,出版业的很多基础设施都会被淘汰。数字文件可以不经过中间环节,只经过一个步骤就从出版商传输给终端用户。如果这个过程可以实现,那么,很显然,消费者购买图书的价格就会更低,因为这个过程的运作成本更低。出于同样的理由,作者获得的报偿也会更大。此外,出版商获得利润的可能性也会更大,因为它们无需在库存以及用于填充库存的基础设施上面投资了。换句话说,出版商的风险和成本都会降低。

  在数字化的未来,以下三个结果会更为普遍。首先是图书会更便宜;其次是更多的钱会流向作者;再有就是出版商会时来运转。但是,这些只是终极结果,从现在到那个时候,还会有很长时间的平静期。

  沃顿知识在线:你们是怎么发现出版商对这些变化做出反应的呢?它们做出反应的方式哪些是正确的,哪些又是错误的呢?

  艾普斯坦:我可以给你讲个故事。我最初进入出版业的时候是21岁,那是1951年。当时我在双日出版社(Doubleday)工作,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而且很可能是个好主意,那就是把我研究生院——也是我刚刚毕业的地方——的同事买不起的某些图书制作成平装本,他们买不起的原因是因为这些图书只有精装本。

  这是一个因为《退伍军**利法案》(GI Bill)的颁布而出现的新市场,数百万以前无缘上大学的人现在也可以去大学求学了。非常神奇的是,听了我这个想法的老板说:“好吧,我们试试看。”所以,我们以这种形式印制了12种图书。那是在书店卖的那种平装书,而不是报摊上卖的那种平装书。让我长话短说把,这个构想给图书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可现在,我的同事——也就是终身都在出版业工作的人——没有一个人注意到目前的这个机会。事实上,当我提到这个设想的时候,他们总是说:“哦,算了吧,这行不通的。你知道什么呀?”出版业里面有很多惰性,而且自1951年以来一直都没有改变。出版商很不情愿走向下一步。

  我还可以谈谈本应该在图书业出现但并没有出现的其他创新。举例来说,亚马逊(Amazon)本应该发端于图书业的,出版商本应该看到这个商机的。事实上,当我在20世纪80年代创建“读者目录”(Reader's Catalog)的时候,我确实看到了这样的机会,当时的构想实际上就是后来的亚马逊。

  图书的数字化过程也应该发端于出版商中间。它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它们应该优先采取行动,而不是把它留给谷歌公司(Google)。它们最终会理解哪些人将会被遗弃的,因为这个变化会是革命性的。

  我们来看看中国的情况。中国的大学城有200万**。我们刚刚与中国出版集团(China Publishing Group)达成了一项交易,该集团是这个国家最大的出版公司。他们的目标是,要让浓缩咖啡印书机遍布全国,要用这种设备重印汉语图书、英语图书、法语图书和其他种类的图书。他们现在的着眼点主要是科学和专业书籍,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是会改变的。我们正在讨论的可是16亿人,他们中的有些人以前从未看过书。巴基斯坦有200万人在**堡大学(Islamabad University)等学校求学。也就是说全球存在着巨大的增长机会。

  沃顿知识在线: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图书走向数字化的另一个方面。如果我们将现存的每一本图书都视为一个“巨大数字云团”中的一个“水滴”,那么,人们怎么才能找到一本书呢?数字化对图书的市场影响意味着什么呢?

  奈勒:这个问题有几个答案。我们来看看大学的情况,看看图书馆图书的情况。这是存在巨大增长空间的领域。在这些地方会发生些什么呢?从这些地方找到图书的一条途径,就是利用图书馆的电子目录系统。如果你是位**,你就能进入图书馆的整个数据库,而且可以选择新书。这些图书既可能是电子版本的,也可能是纸质的。这样,你就能通过这个途径找到图书了。

www.liushuye.com

  而在图书馆的系统之外,人们可以通过谷歌等公司获取图书,这些公司能让人们方便地找到图书。读者可以通过谷歌、亚马逊或者其他专注于特殊兴趣的网站来寻找图书。寻找图书的这些途径已经都有了。

[1] [2]  下一页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