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中国式管理的阶梯

[类别:管理小品] [更新:05-02 11:11:55] [浏览:6709 次]

    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和求索的一个问题是:管理的起点在哪里,中国式管理的起点在哪里?遗憾的是,无论是从国外的来的大师,还是海归的博士讲师以及学院派教授的课堂里,我一直没有得到我想要的答案。于是我就试着,从乡间那条有着数千年历史的田埂开始,一点点在寻求这个古老而又时髦的答案。

    一、管理的核心是什么

    管理之所以复杂是因为管理永远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管理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如果没有管理,人类就会立即陷于不可收拾的无政府状态,这就是管理之所以成为学问成为科学的根本原因。

    人类对生产活动进行管理也是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系统的过程,但不管人类的生产力多么的发达,生产活动多么复杂,管理活动要遵循着从无序到有序、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系统的阶梯,人类的管理也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尤其是伴随着机器化大生产、新技术革命、信息革命而带来的呈现出从无序到有序、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系统的过程,老的问题解决后新的问题也总是层出不穷,管理是人类永远没有止境的学问。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生产力的变革必然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而企业的管理仅仅是生产关系变革的一个缩影,说到底企业管理是解决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人群,所以针对特定的人或人群的管理也就不可能有统一的结果。

    而人类的管理活动就是要在不存在的统一中去寻求统一,在绝对的差异中去寻求相对的统一,所以人类的一切的管理活动都是建立在假定和设定基础上的,在假定和设定的基础上为生产、经营活动寻求最大的社会关系的保障。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管理的核心,管理就是利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为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保障。也就是说管理的首要问题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现实生活中那种期求以管理制度、管理工具、管理流程的完美来强求统一的想法和做法无异于在缘木求鱼。

    二、管理的灵魂是什么?

    现在的管理界和中国的法学界一样,言必希腊、文必欧美,这似乎是一个时髦的顽症。形象地比喻一下,正如一个乡下孩子去城里呆了几天回来,回来就强求乡下的父母在草房里装抽水马桶、泥墙上贴瓷砖;去国外几天回来则要求父母开着“奔驰”去插稻秧了。这也就是什么海归的、空降的职业经理人,什么MBA、EMBA生,一旦进入现实中的中国企业,马上就蟑螂死光光,因为他们念的经俺们中国人听不懂,自然就不想听也不愿意听,最后的结论是听了也没用。一个不能处理好与现实中的人关系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的。管理要解决的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一切管理活动的起点。

    哪现实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自哪里?

    1、来自历史;

    2、来自传统;

    3、来自文化;

    4、来自各自的生活的环境;

    5、来自每个人不同的成长经历;

    6、来自面对的相同的企业、环境、市场、技术、设备、产品和服务等等;

    7、来自面对的相同的企业、环境、市场、技术、设备、产品和服务等等不同的认识和判断;

    8、来自对未来不同的期待和期望。

    中国的管理来自中国,外国的管理来自外国,其中唯一可以统一的是标准化的技术、设备、产品和服务,其它的都不相同而且不可能有天然的通融。

    从2000年到现在,我不断听到从海外归来的人象西医一样数说着中国人的种种落后和病症,权本位、钱本位、小农意识、熟人文化等等,殊不知他们所说的这些正是中国式管理的起点,在中国一切的管理活动都得从他们诊断出来的种种的“不是”开始,而不是从他们所说的“是”开始。从“不是”开始,不是也是;从“是”开始,是也不是。

www.liushuye.com

    外国的土地上长的树、生的叶、开的花、结的果,或者把种子撒到地上能长出苗来,或者能在中国的土地上插枝成荫,或者能嫁接到中国的土地上长的树枝上发出新芽来才会有意义,否则外国的东西永远还是外国的,这么多年来我们确实学了很多也用了很多,但是一回到人的问题上,一切依然如故。现实中的人们依然是我行我素,咨询界的人们照样是在手持彩练当空舞,传播成了表演秀;哪学院派呢?学究们最不擅长的就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己都做不好怎么能教好别人。

    总之管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从天下掉下来。既然管理没有从天下掉下来,能否从地上长出来呢?

    就看看上面列举的八个方面,可能求得统一的是历史、传统、文化,现实中的环境、市场、技术、设备、产品和服务等等,未来的愿景。曾经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认识和判断这都不可能形成统一。

    可能形成统一只有当历史、传统、文化只有上升到民族和国家的高度才可是统一,个人的愿景也只有上升到国家和民族的使命的高度才为真正的统一,在此基础上也才可能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作出正面的积极的认识和判断。也就是说管理的大背景是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高度的认同,对未来的愿景化作了对国家和民族现实的使命,在这种背景下先进的技术、机器、设备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效能和作用。

    这是管理的终极状态,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也是管理根本的使命和责任。

    哪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另一个极端是:每个人都以完全个性化的自我认同与个人经历造成的片面的认识和判断在执着地强求管理上的统一,结果就只能是专制、独裁、原始、粗放、野蛮甚至残暴,总是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制造麻烦,在消除对抗的同时制造破坏,生产的效能无法正常、有效地发挥出来。

    所以无论是管理的实践者和传播者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的认同,对国家和民族愿景的认同,也就是对国家和民族基本的认同。一切的创造和创新都得以此为基础才有价值和意义,也才有生命力。这就是管理的灵魂。

    所幸的是我国已经有一大批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和企业家把振兴民族经济、民族工业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和使命,活跃在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

    三、管理的起点在哪里?

    既然管理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管理的灵魂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哪管理的起点在哪里?

    很显然管理的起点应该是:

    一、人对物质的基本需求;

    二、人对精神的基本需求和归宿。

    这是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但在有着独特历史、文化和传统的国度中,显得特别的错综复杂。在传统的历史、文化中,普通的中国人是被当作物质体而不是精神体对待的,因为精神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对物质的需求就变得特别的异常和饥渴,对金钱财富有一种扭曲了的变本加厉需求,导致很多人似乎忘记了自己作为人的精神属性。天下熙熙、皆为财来,天下攘攘、皆为财去,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等等几乎成为我们民族的“真理”了。最典型的就是家庭关系中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的关系上,父母让子女吃饱了穿好了,就算尽到责任了;子女对父母买上一堆吃的、穿的,或者就是给些钱就被认为是孝顺了。反映在管理活动中似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似乎也只有利益关系,导致两个人之间的关系都心怀鬼胎、勾心斗角的,人与人之间没有信任,当然也就没有认同和归属感。

[1] [2] [3]  下一页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