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王璞、刘先明谈培训业里的抄袭问题

[类别:培训发展] [更新:05-02 11:28:50] [浏览:6611 次]

水至清则无鱼?

  国内的培训咨询行业处于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负面效应。不少培训咨询师反映,自己的作品总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模仿和抄袭,网络社会的高速发展,让粘贴复制变得更加容易。培训师,本来是二十一世纪最为亮丽的职业之一,可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一些培训师的真实水平产生质疑。另一方面,在这样多变的环境中仍然诞生出中国自己本土咨询品牌如北大纵横、新华信、和君咨询等,并开始立志为社会责任所担当。

  有人说水至清则无鱼,抄袭现象不可避免。但我们并不能放任,而是更多地关注,把焦点放在如何打造自身过硬的品牌上,让不正之风悄然退去。

  抄袭,是忽视还是打击?

  根据培训界存在的抄袭现象,本报记者采访了咨询行业领头军之一的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创立人王璞先生,针对如何看待培训咨询界的抄袭现象以及如何树立品牌保障自己的权益,做一些经验的分享和交流。

  保持开放的态度

  “对于培训行业和咨询行业存在抄袭现象的问题我认为是非常正常的,培训课件和咨询模板这类知识最不容易保护,因为不容易搞清楚谁是发明者。即使能搞清楚,打官司索赔也没几个钱。同时抄袭现象各行各业都比较严重,知识产权保护在我国刚刚起步。就在今天,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新闻:教育部成立学风建设协调小组,就是要严管高校老师剽窃现象。”王璞说。

  从另一角度,王璞谈到,一个人或一个公司主动把自己的知识同社会分享也是一种趋势。北大纵横较早就投入了管理咨询这个行业并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他们感觉到来之不易,其发展也是从刚开始的艰难创业到成熟,再到承担帮助行业更多的咨询管理公司发展壮大的责任。关于知识产权这一块,北大纵横出版过一套管理咨询丛书,如战略管理咨询实务、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实务、企业文化管理咨询实务等等。目的就是让更多的同行能够学习、借鉴。当年为什么下决心“泄密自己”出书?就是希望能够承担起一些社会责任,传播知识文明。后来反而意外收获:北大纵横的品牌更响亮了,业务更多了。所以现在北大纵横有个信念,不要怕别人抄袭,被人抄袭也许是个好事,就是别人永远只能跟在我们后面。这是我们对自己的咨询模板、咨询工具的开放态度。

  成就品牌非一蹴而就

  当记者问到咨询培训公司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王璞建议,对于咨询行业来说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最重要的是要沉淀,要积累。王璞拿自己的公司为例,品牌、知识、机制和文化是北大纵横四宝,这是他们的竞争优势来源。公司内部通过实现透明化(所有信息包括每一分钱的使用大家都能查询)、民主化(决策者由全员直选)、专业化(不同的专业中心,就像大学有不同的院系)和规模化(合伙人达100多位)形成了北大纵横的特色,这需要一个过程。“创立品牌很难,起步要早、定位要准。比如我们从成立起就非常重视品牌建设,多年来贵在坚持。品牌就是品质和牌子。对咨询而言,我们服务的品质决定了客户满意度,每一次为客户进行咨询都需尽职尽责,不敢有丝毫懈怠,客户满意度决定了口口相传。”王璞进一步表示,“咨询行业不同于传统行业,品牌传播不是靠广告,而是靠软传播。如高校行(为MBA、EMBA讲座)、城市行(为企业家举办管理义诊),或者发表一些管理类文章、书籍、博客给大家分享等等,让大家尽可能通过不同渠道进行了解。”

  平常心不等于放任

  抄袭现象不可避免,关于如何捍卫自己的权益,我们采访了为了捍卫自己知识产权频频打官司的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培训师刘先明,分享一些观点。

  是否涉及到商业利益

  记者:有人认为要解决培训咨询界知识产权问题很难,因为培训是管理思想和技术传播的一个过程,谁都不是管理学的创始人,你怎么看?

  刘先明:具有原创性和独创性的培训产品和咨询成果,培训咨询机构应该进行合法保护,保护不是不让使用,可以依据法律许可使用。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使用著作权人原创性的知识产品,如果只是传播知识,公益性的传播、交流,那不涉及抄袭和侵权,但如果在培训过程中,具有商业利益,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记者:如何避免抄袭的现象发生?

  刘先明:想要完全避免他人抄袭,那是不可能的。原创一个新东西,需要过程传播。在培训界,存在一些不讲诚信和职业道德的培训师,而企业对培训师的了解又不多,因此,在一个著作权人传播他原创东西的同时,有些培训师是会抄袭的,而且抄袭屡屡获得利益,和这种抄袭一起获得利益的,还有与其合作的培训机构。

  抄袭来得快打击也来得快

  记者:咨询和培训的抄袭有何不同?如何树立品牌打击抄袭呢?

  刘先明:咨询一般比培训难做,企业一旦选用了咨询师提供的方案,如果方案有错,或者不合适,那么,就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至于培训,培训师讲完了,企业可以听,但不一定用,即使用,也不会像咨询那样用得深刻。所以做咨询更需要慎重和科学。咨询一般也没有培训那样容易模仿和抄袭。发现和打击的成本不是主要的,主要是精力。尤其是获取抄袭证据方面比较难。如果一些培训机构和听过培训师讲课过的企业,不积极配合,举证就更难了。

  树立品牌的同时也要对抄袭进行一定的打击,发现抄袭进行取证后我会采取法律途径来解决,进而借助媒体平台如网络等来联合打击抄袭,应该讲,这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抄袭来得快,舆论打击抄袭,也来得快!

  记者:会不会建议同行一起作出打击抄袭的举动来维护行业规范?

  刘先明:抄袭有时候会涉及到较多的利益。企业里的培训主管、培训机构、培训师。而且,一些抄袭的培训师还挺有市场。

  所以,面对这样的环境,建议的用处不大。只能从维护著作权的角度,严厉打击培训师的抄袭行为。大环境,个人是很难撼动或改变的,但是,可以撼动和打击抄袭的培训师。

  想培训行业,没有抄袭,那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么说,并不是任其不管,发现了,就要严厉打击。培训师更应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讲诚信、讲道德。

《王璞、刘先明谈培训业里的抄袭问题》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