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授课授课是学校常用的方法,主要由培训者讲述知识,由受训者记忆知识,中间会穿插一些提问,由受训者来回答。授课的效果完全取决于培训师的演讲水平,即使培训师的演讲水平很高,但培训效果仍不理想,主要原因是这种方法不太符合成人学习原则。另外又是一种单向沟通,而且只用了视觉和听觉两种感知通道。在企业培训中,授课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方法。
(4)游戏游戏可以分为两种:普通游戏和商业游戏。普通游戏是指一些经过精心设计,表面上与其他游戏相差无几的活动,其实内含许多与管理或员工工作有密切关系的一类活动。普通游戏很受受训者的欢迎,他们很愿意参与,对其结果的分析,涉及工作的延伸,培训内容与技能很容易掌握,是培训的一种较好方法,但设计要求较高。商业游戏需要受训者作出一系列决策,每次作出决策不同,下一个情景也将变化,可以看作是案例研究的动态化,商业游戏可以是按一个市场划分,也可以按一家企业划分,也可以按一个职能部门划分。目前往往运用电脑来记录信息,计算出结果,时间跨度可以是半年,也可以是三年,实际操作时间只是在半小时至二小时之间。商业游戏效果良好,受训者参与性高,实用性也强,但是由于设计费用昂贵,企业租用费用也相对较高,因此限制了商业游戏的推广。
(5)电影电影与录像培训相似。是一种事先制作好的视觉教材,受训者通过看电影而获得培训。录影带可以购买或租赁,也可以为某一家企业的特定需要而摄制。电影的优点有以下一些:直观、能观察到许多过程细节、活动的物体容易记忆、容易引起视觉想象、可以重播。电影也有一些缺点:受训者处在消极的地位、受训者无机会反馈或强化或实际操作、制作成本大或者不符合受训者实际情景。
(6)计划性指导是指一种以书面材料或电脑屏幕提供阶段性信息的培训方法,在学习了每一阶段的材料后,受训者必须回答这一阶段的有关问题,每一回答后,会提供正确答案作为反馈。受训者只有通过前一阶段的所有问题,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性指导的优点有以下一些:受训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速度进行学习、反馈程度高又及时、给答对题的受训者提供激励、有很多机会作练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计划性指导也有一些缺点:开发成本很高、学到的知识较难转移到工作情景中去。
(7)角色扮演这种方法往往在一个模拟真实的情景中,由两个以上的受训者相互作用,使其掌握必要的技能。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培训人际关系技能。受训者要扮演的角色常常是工作情景中经常碰到的人。例如:上司、下属、客户、其他职能部门经理、同事等等。角色扮演的效果较好,但主要取决于培训师的水平,如果培训师能作及时、适当的反馈和强化,则效果相当理想,而且学习效果转移到工作情景中去的程度也高。但是角色扮演的培训费用较高,主要原因是这种培训只能以小组进行,人均费用会提高。
(8)敏感性小组这种培训方法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十分流行。它的主要方法是由受训者组成,人数在12人以下,每个组配一位仔细观察组员行为的培训师。培训时没有固定的日程安排,讨论的问题往往涉及到小组形成中“现时、现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为何参与者的行为会如此?人们是怎样察觉他人的情感的?人们的情感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这类问题上。敏感性小组可以明显提高人际关系技能,并能促进受训者的成长与发展。敏感性小组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培训师的水平,否则很难把培训效果转移到工作情景中去。
(二)培训与组织在识别培训需求之初必须认识到:培训经理的职能更加广泛,而且公司和个人都有培训需求。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这种更广泛的体系:培训与企业战略的联系;与公司文化的联系;与组织的更广泛发展和驱动力之间的联系。得出的结论有点让人灰心——要充分描述企业的普遍状况,人力资源专家还没有找出一种好的方法,重要的是还需要在这方面做工作,因为正是在这些领域培训活动不仅可提高能力,而且可获得更多人力资源的益处。后面将从微观的角度识别培训的需求,培训人员更有理论依据,研究更加充分。并且在论述培训需求的问题上,将介绍一些证实很有价值的实际方法。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