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利润,是老板们的当然目标。老板的职业化取财之道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笔者不赘述取之道,主讲不取之道。其实,不取,是为了更长久、更合理、合法地取。
结合这些年火箭般崛起,然后又流星般逝去的企业及老板们的案例,笔者认为不取之道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不违背社会法律,不取不法之财。否则取了不义之财,终究还会散去,甚至落得身败名裂。第二,不违背社会公德,不取不道德之财,在企业公民责任日益受重视的今天,无德之企最易被市场抛弃。第三,不盘剥员工,不取血汗之财。虽说工作不好找,但是不能就此盘剥员工,所谓财散人聚,财聚人散,失去员工之心的企业终究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四,不取短期之利,不竭泽而渔。企业发展有其自身规律,行业的发展也有其自身规律,如果为了企业的一己之利而破坏了行业的生存环境,终究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相融共生,共同做大是很多老板们应该好好领悟的道理。
www.liushuye.com三诫:用人要疑,疑人有度
老板最通俗的定义,就是让别人帮助做事赚钱的人。能否用好人决定着企业做好做坏、做大做小,赚钱多少。怎么用人,是很多老板最关心的事。老板的职业化用人之道,是用人要疑,疑人有度。
让一个老板完全用人不疑是不可能的,也是太理想化的。对于疑人,几乎所有的老板都有这个习惯。关键是要正确把握疑人有度的原则。
首先,疑人要在前。在用一个人之前,要充分疑人,对其德、才充分考察。这是对双方都负责的态度。比如,对一个人的才能不能充分把握,出现小马拉大车的情况,不仅企业受损,其本人也会不堪其负。其次,用人之后,就要给予充分信任,要坚持客观公正的评判一个人,不能凭个人主观和臆断。没有人能忍受一个整天疑神疑鬼的老板,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尊重的问题。再次,人是会动态变化的。这也是为什么老板们会始终保持对一个人的怀疑和警惕的原因。因此,在用人之前,要设立一个科学、严谨的制度,通过制度来防范和管理,不是针对某个人,而是针对任何人。
四诫: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你不能否认很多老板的赚钱能力,但很多老板不会当老板也是不争的事实。会不会当老板,之间的差距很大。也许是业绩一亿和百亿的差距,??持久的差距……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会当老板的职业化表现之一。
有的人会说,我的企业,我最珍惜,当然要事无巨细都要管。因此,有销售几十亿的企业老板一个200块的出差单都要终签;有的精力旺盛的老板经常越俎代庖,经常把下属干的活拿过来亲力亲为……这些不在其位,谋其政的行动,不仅无利反而限制企业的运营与发展。首先会延缓企业的效率;其次打乱下属的正常工作安排;再次让下属得不到锻炼。此外,老板未必事事专业,往往会热心办砸事,而下属又敢怒不敢言。最重要的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样的行为多了,势必减少老板干好自己本职工作的时间。而企业的隐患也可能就此埋下。如果有一天你做到了如下四点,就说明你真正职业化的做好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第一,你可以带上家人度假几天,而企业运营健康有序。第二,晚上八点以后,没有下属电话向你请示问题。第三,你不再签所有的报销单据,但所有的报销没有问题。第四,你在一月中总有那么几天,自己人坐在办公室,但没有下属找你签报告,也没有客户来访,而是可以静静地思考一些问题或看本书。
当然,如果有一天你可以像美的老板何享健一样,出差从来不带手机,而且企业运营状况也和美的一样好,那么祝贺你。因为这些表象的背后是企业科学管理、健康运营的结果。
五诫:量力而行,顺势而为
有人总结出中国老板失败的一条重要原因,就是总想把企业做大。扩张和兼并成为很多有报负的老板必走之路,也成了很多老板的发展陷阱。违背企业发展规律,没有量力而行的苦果已经被很多曾经知名的企业吞下。
一些老板总是想把企业做大,动辄百亿、千亿目标,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企业的发展有其规律。如果可以解决以下五个问题,那么做大无可厚非。第一,市场的容量足够;第二,企业至少可以保持原有的盈利能力;第三,企业的资金流健康;第四,企业的人力资源可以支撑企业的快速发展;第五,企业文化没有被稀释,企业的行为不会变形。最后一点,企业的老板和管理层可以继续康健驾驭整个企业。
否则,这样的做大不如不做。其实考验老板智慧的并不仅仅是做大,顺势而为,甚至懂得把企业做小也是一种大智慧。在经济危机之前,就有一些企业通过形势判断,做出收缩行为,未尝不是明智之举。其实判断一个老板优不优秀,还包括投资回报率高低、市场占有率高低等。就像很多德国企业,未必规模多大,但是在细分市场可以做到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投资回报率远高于同行。在市场发展越来越多元化的时代,这样的经营智慧同样可贵。
www.liushuye.com职业经理人:五诫以佑事业腾飞
中国的职业经理人群体正在逐渐形成,规模也在不断壮大。目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和经济低迷的现状,从积极的层面讲,可以说恰恰是时代赋予中国职业经理人发挥能力,体现价值的最佳契机。把握好这个契机,将使整个社会对于职业经理人的价值肯定有更加积极的影响。在一些行业、一些企业中,职业经理人的价值已经得到体现和凸显,一方面是,一些职业经理人利用良好的职业技能,通过理性判断和预测,使企业提前预感到危机的存在,并提前做好防范准备,使企业避免了损失,甚至是更沉重的乃至毁灭的打击。另一方面是,一些职业经理人,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辅佐老板,逆势飞扬,使企业在危机中仍然寻求到发展的机会。或是利润增长,或是扩大了市场占有率。
对于职业经理人群体来讲,良好的职业技能和素养是这个群体最突出的特点。
但是正如唐骏所讲,中国职业经理人群体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虽然说有一定层面的社会认知问题,但对于职业经理人群体自身来讲,群体的不成熟也是一个方面的原因。因此,要在学好西方管理科学的基础上,深刻领悟中国的传统文化,吸取传统的经理人职业化精神。这样才能真正使职业经理人群体得到应有的重视。下面,笔者从五个方面来阐述职业经理人的五大传统职业诫条。
一诫:士为道同者,忠不犯上
国内职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不成熟,经理人群体本身的不成熟是重要原因之一。作为一个职业群体,当然就有一个职业群体的准则和纲领。忠诚于一个与自己志同道合的老板,是职业经理人的首个诫条。
职业经理人的职业使命,是通过协助与自己有同样报负和理念的老板,来实现自己的职业抱负。因此,并不仅仅是老板要了解自己,自己也要了解老板。而且,要使自己的抱负和价值观,和老板的抱负与价值观基本是一致的。对于一个成熟的职业经理人来讲,绝不会为了谋生而简单选择一份工作。因为,道不同者,即使一时忍受,冲突终究难免,共事中无法融合,对彼此都不利。这也是导致很多经理人频繁跳槽的原因之一,因此,选择要服从内心的世界。
在选择了一个老板之后,作为职业经理人,在职业上必须忠诚于老板。首先要尊重老板,不能恃才傲物,刚愎自用,要充分理解老板的个性和行为方式。在工作上,首先是听从、服从。有不同的意见要以温和的方式和渠道进行沟通。其次,这种忠诚要体现与企业共进退上。尤其是在企业发展不利或危机的时期,职业经理人明哲保身,抽身而退的做法实不可取。这就像古代兵临城下,将军绝不会弃元帅、士兵、子民于不顾。这所说是古代将军的忠贞气节,毋宁说也是今之职业经理的气节,正如目前经济萎靡的状况下,一个弃企业于不顾的职业经理人,在道义上同弃城者是一样的。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来的更有价值。职业经理人群体的忠贞,老板群体会有深刻感受,因此对于职业经理人群体的尊重也会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