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中国式传统职业化五诫

[类别:职业生涯] [更新:05-02 11:16:45] [浏览:6202 次]

    二诫: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于一个人的评判,一直都是“他评判”。一个人的好与坏,他人的评判是重要的参考依据之一。对于职业经理人同样如此。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声誉,是职业经理人群体赖以生存的道德基础。

    职业经理人应该像鸟儿爱惜羽毛一样,珍惜自己的声誉。这个声誉,就是个人的品牌,好的声誉就是个人的金字招牌,在职业生涯中,这个金子招牌会为职业经理人带来更多的机会。作为职业经理人,要想做好这一点,要以“在职一座山,去职一座碑”为自己的职业信条。在职的时候,你能够为企业做出突出的贡献,功成身退之后,你也会在这个企业的发展史上留下自己的足迹和丰碑。

    不可否认,在职业经理人群体中发生过很多影响一时案例,这些负面的案例确实给职业经理人群体抹了一层黑。在此,职业经理人要坚持以下“六不原则”:第一,不徇私;第二,不舞弊;第三,不争功;第四,不结派;第五,不背叛;第六,不挖老板墙角。清清白白的来,清清白白地走,正如俗语,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职场的圈子说大很大,说小很小,甚至是抬头不见低头见,一个好的声誉,就是一条好的职业大道,有了个人的金字招牌,就不愁没有伯乐,正所谓是金子到哪都发光。

www.liushuye.com

    三诫:做一天和尚,撞好一天钟

    曾经有人问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他靠什么可以在竞争中获胜。张说,我有十万名员工,为了企业的发展,他们自觉的牺牲个人时间,每周我的员工都比竞争对手要多花一天时间在工作上,你说我的企业能不能做好。张的话点出了企业管理的一个真谛,员工是最大的生产力。

    基层雇员作为企业执行层面的坚实力量,是企业战略执行的主体。强生的CEO拉尔夫?拉尔森曾说,如果不能被付诸实施的话,再周密的战略和计划也是一钱不值。这句话点出了企业员工对于企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如果工作不尽心尽责,执行跑偏,即使有再好的战略,也无济于事,因为根本无法深入,何谈战略的效力。因此,作为企业雇员不是持当天和尚“撞天钟”的消极态度,而是要有当天和尚“撞好一天钟”的积极态度、决心和行动。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其实损失的不仅是企业。俗话说,大河不满,小河无水。员工不付出努力,企业发展不好,收入和待遇必然不会优越,个人职业生涯,也未必可以发展很好。你今天撞好这口钟,那么就有机会撞更大的钟。而如果撞不好这口钟,老板可能就会让别人来代替你撞钟,或者再不给你机会撞钟。在这个企业撞不好钟,并不代表自己在其他企业就可以撞好钟,甚至其他的企业都不会给你撞钟的机会。在目前经济萎靡时期,作为员工,更要加倍努力工作,与企业共进退,倾巢之下岂有无完卵,这个道理古已有之。

    四诫:艺多不压身,功到自然成

    中国古代的师傅都会告诉徒弟,艺多不压身,功到自然成。这句话的意识就是说,一个人,会的越多,社会生存能力就越强,就会面临更多的机会可供选择。对于今天的企业职员来说,同样如此。

    职业化的员工,要具备职业化的技能。一方面可以在某一领域做到专业和极致,另一方面也可以选择在多个方面都精通,成为复合型人才。

不管选择哪一个方向,都要做到如下三点:第一,要自动自发,保持主动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行动,除了自己的摸索实践外,要向同事、领导多学习、多请教。第二,坚持学习的持久性,保持耐心,所谓水滴石穿,不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难以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第三,企业不是学校,因此要把学习和技能转化为职业生产力,对企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比尔?盖茨曾说,一个优秀的员工,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去做事,强烈要求去学习,渴望提高自身技能的人。这样的人他会自动自发并且高效地投入到每一项工作任务中去,并且总是会取得更优秀的工作业绩,同时在职业生涯中会始终保持螺旋向上的上升趋势,最终取得区别于一般人的成就。这既可以说是学习职业技能的益处,也可以说是职业化的重大且积极的意义。

    五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一句俗语。前一句“人往高处走”是表示人的志向和追求,人的本性是向上的,是要优于同类人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往低处流”是一种自然客观规律。在重力的作用下,水会自然往下流的。这是一句励志的话,是说人要是不努力、不奋斗就会像水一样只能往下流了。

    这句话完全可以作为广大基层雇员群体的职业化发展的信条之一。只要一个人永远保持积极向上之心,那么就会追求德才兼修的崇高境界,而这个人的职业生涯也就有机会逐步按照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如果想达到这一点,不仅要保持向上之心,而且要明确目标,逐步分解,逐步实施,长期积累,最终达到厚积薄发。

    同时,个人的追求向上,要和企业的发展目标一致。在企业培养了自己的同时,要把自己的进步转化成生产力,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双向良性循环的过程,也是一个双赢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基层雇员群体才是真正决定企业发展的基石,一个如此积极向上的雇员群体,对于企业,乃至对于整个企业界、甚至整个国家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因为,这样的雇员群体,对于整个社会的经济贡献和生产价值贡献无疑是巨大的。而这样的雇员,也必将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属于自己应有的职业回报,向职业的高峰攀登。

www.liushuye.com

    结束语

    很多人探究时下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原因,出现频率较高的是金融危机、市场萎缩、产能过剩、消费低迷等因素。而这些原因一以概之,都是外因。当看看那些同类型的企业,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他们不仅没有倒闭,并且经营正常,还在健康发展,仍然保持较高的利润……那么反思就理所当然。

    再看看那些倒下的企业,往往都是肌体羸弱的企业。同样的经济冬天,甚至同样的企业制度、资源为什么不同企业间的差异这么大?因此,对个体企业来讲,影响实则还是来自内因。恰恰是因为没有??资金、技术、制度、管理、企业文化等固然是重要因素,但这些毕竟都属于组织中条块化的、弱自我变动的因素。根本的因素还是人,尤其是职业化程度不同的人,才是最核心的影响因素。

    即使对于职业经理人和企业雇员来讲,失业、被裁员的原因,甚至也都不是看似理所当然的经济环境不好、企业经营困难、抑或企业倒闭等第一层面的直观因素。因为这些结果的前因,还是一群人导致的。包括这个企业的老板、职业经理和基层雇员。

    柳传志说,中国目前还没有伟大的公司。

马云说,中国企业最缺的是文化、管理和领导力。两位的话里都隐含一层意思,人是成就伟大公司和解决管理难题的根本因素。当有一天,一个企业的老板、职业经理人、基层雇员,不是参次不齐,而是整齐划一地达到自身群体应该达到的职业化程度后,柳传志的目标就有机会可以达到,马云的管理难题也才能得以解决。

    归根到底,中国式的问题,终究还要中国式地解决。学习西方管理方法和制度的同时,溯源传统的因果信仰敬畏的中国式职业化诫条,对于企业和企业中的老板群体、职业经理人群体、基层雇员群体都不可或缺。

上一页  [1] [2] [3] 


《中国式传统职业化五诫》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