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在构建新老员工和谐统一的关系时,也要注重根据不同人员的特点,选择好的激励手段,防止一刀切的现象。特别是在精神激励和非现金激励上,体现新老员工的差异。针对新员工,非现金的激励更多的在于提供各种培训机会、考察机会等;针对老员工,非现金的激励更多的体现在提供各种考察和休假机会等;而在精神激励上,新员工更愿意通过鼓励创新、通报表扬、领导谈话的方式获得激励;老员工更喜欢的是荣誉称号、公司高层嘉奖的方式获得精神满足。这些激励手段可以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满足不同层次人员的需要。
4、平衡新老员工的优势和劣势,使他们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互补力量
第一、从部门设立的角度而言,如果内在管理层次过多的组织架构,容易造成部门间的沟通不顺畅、部门上下指挥混乱,也容易造成老员工抱团、新员工举足无措的局面;通过过多的职位头衔可能会无端的引起企业的内部人员争夺,资源内耗。从这个角度来说,扁平式的组织架构更适合这种新员工存在一定比例的组织架构,不会人为的造成职位争夺、论资排辈或者相互挤兑,开放的组织架构和部门关系将有利于新老员工的沟通。
第二、从人员配备的角度而言,更多的将员工进行新老搭配,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促进组织间的和谐共处。避免老员工或者新员工集中在某个部门或者临时组织中,在相互共事中,更多的看到对方的优点,而不是靠猜忌去了解他人,这样可以发挥互补优势,促进员工发展。
第三、从人员招聘的角度而言,注重应聘人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力的考察,尽量去性格更为开放、活泼、宽容度高的应聘者,在新员工入职时,指定一位老员工作为导师,并且不定期的组织新老员工的活动,加强相互的互动。
第四、从人员考核评价的角度而言,对于同一岗位的价值贡献尽量用统一标准、指标去衡量,对于指标要量化清晰,防止出现相互推诿和互相扯皮的情况,尤其是新员工表现出色,而老员工业绩平平时,要及时进行绩效的沟通反馈,找出绩效不佳的真正原因。对于部门绩效不佳的原因要从多个角度找原因,切忌怪罪在某个员工身上或者某个员工群体身上。
第五、从人员的职业规划和提升发展而言,对于新员工的职业发展道路的设定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更重要的在于跟老员工的沟通和发展,了解老员工的发展情况和个人的志趣,帮助老员工调整职业规划之路,使老员工在公司整体中感受到温暖和推动力,从而更忠诚于企业,也给新员工以良好的示范作用。
5、构建宽容、开放、平等的企业文化,促进新老员工的良性沟通和互动
企业文化对新老员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果制度为骨,文化就是肉,骨肉交融才能促进企业的快速成长,脱骨或者离肉都不是明智的做法。因此在文化上,领导者要起到身先士卒的作用,提倡进取、创新,同时也要强调民主、充分参与以及平等,通过领导力的魅力吸引下属干活,而不是通过职位的权威去命令下属干活。一个有领导魅力的人,在新老员工的眼中都会成为学习的典范,也就能加快新老员工的融合、促进奋发。
同时企业文化中也要涵盖公正、公开,包括领导者从上至下提倡公平的工作氛围,坦诚的沟通气氛,在出现新老员工冲突时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偏不倚,不急不躁,才能帮助新员工顺利度过适应期,帮助老员工顺利接纳新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