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波炉巨头疯了!面对失去章法的双雄,众对手纷纷洗脚上岸。最后,在中国微波炉市场,除了执拗的LG、三星、海尔等品牌外,就剩下疯狂掰腕较劲的美的与格兰仕。
一个故事是:梁庆德到河南拜访经销商,经销商说:“做你的代理没有钱赚,连请德叔吃饭的钱都没有了。”听了这句话,梁庆德黯然神伤。执行总裁梁昭贤承认,格兰仕通过价格战获得了全球50%以上的市场,但利润率只有3%,做到这个份上,不得不考虑战略转向。
从价格战到价值战
2007年,美的微波炉经过两年多的卧薪尝胆,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冲至创纪录的43%。宣扬“价值竞争取代价格竞争,共享价值链”的美的,深深地震撼了格兰仕。现实处境促使其不得不上下洗脑,一改长期坚持的以“不变应万变的”价格战策略,走入了“以变应万变”的价值革新阶段。
“与其双方一直抱着中国市场800万台的总量较劲,不如一起把800万台的蛋糕做大,做到8000万台或者更多,到那时,我们都赢了!”
在3月28日的中国市场年会上,格兰仕销售公司总经理韩伟明确宣布:“在品牌提升和价值回归的指导思想下,格兰仕要不断推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创新产品,并持续走中高端的价格策略。”
——这可看作是格兰仕放弃价格战,重塑品牌形象的公开宣言。
“以前是数量上的优势,集中在中低档,现在的情况则不同。”韩伟介绍,在2007年的产品结构中,700元以上的中高端产品占到75%,比2006年增加10%。“去年的中高端产品,今年已经是中档甚至低档。”
2007年格兰仕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是:首先,关注消费者,创造需求,以健康、节能、环保的产品作为主打产品;其次,专注光波、强化光波技术升级换代;再次,追求市场最大化,强化渠道。韩伟表示,“家电业发展至今已经非常成熟,再凭借以前的规模、价格武器已经很难在市场上立足,以关注需求、关注研发为动力的品牌经营是格兰仕未来发展的大势,也是格兰仕的转型真相。
到2009年,格兰仕每年的技术投入保持在年销售额3%以上的水平,整个市场销售的重心已完成向中高端的转移。而除了研发资金增加了1倍以上,格兰仕进一步整合了美国、韩国等国外专业科研机构的技术力量,现任格兰仕首席技术官就是曾在三星任职的韩国人。
时光流转,检视过去的峥嵘岁月,格兰仕为中国家电制造写下了一个关于“价格战”与“价值战”的轮回经典。
只卖1元钱:可口可乐一元战与4A策略
1元钱可以做什么?1元钱可以买1瓶可口可乐。
如今,在中国的农村、路边摊、小饭店,可口可乐1元玻璃瓶饮料随处可见。只需要1元钱,你就可以喝到传统的可口可乐,又或是可口可乐出品的其他非碳酸类饮料。
或许,你会认为可口可乐很难从低价饮料中获得收益,事实上,这种看法并不正确。1元钱的定价帮助可口可乐迅速扩张到它想去的任何地方,几乎无孔不入。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场馆内,人们豪饮可口可乐2500万瓶;在辽宁,人们正在庆祝成为第四个可口可乐年销售量超过1亿箱的省份;而可口可乐早在2005年,执行“1元战略”的第三年,就实现了全球销量突破200亿箱的目标。
即便每箱只能赚10美分,可口可乐也能从中获得20亿美元的利润!而可口可乐比这赚得多得多,2008财年,可口可乐净利润虽然下降了3%,却依然高达58.1亿美元。百事可乐呢?2008年第四季度净利润狂降四成,两乐在金融危机中所体现出来的抵抗力在消费者面前一目了然。
www.liushuye.com这其中的道理十分浅显,当你可以花1元钱就可以满足你的胃口时,为什么还要花2.5元去购买一瓶容量稍大的百事可乐或是其他饮料呢?
可口可乐为每一类渠道客户设计了不同的产品组合,初步划分为必备产品、机会产品和必不备产品。而不同渠道也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在麦当劳,一杯冰镇可口可乐可以标价5元;在乡村集市,玻璃瓶可口可乐一律1元。
如今,“1元战略”正在为可口可乐在新兴市场谋取话语权。可口可乐的最大竞争对手百事可乐只能尽量跟随,行业的定价标杆俨然变成了“可口可乐式样本”。须知,谁如果不仿照可口可乐的定价,谁就是在破坏整个饮料江湖的规矩,不是被装瓶商摈弃,便是被消费者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