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企业战略执行中的IT规划和应用

[类别:战略决策] [更新:05-02 11:30:13] [浏览:6531 次]

  很多分支公司还会强调自己业务的特殊性,而忽略了业务的协同效应及信息化的本质需求。而这个特殊性是否真的特殊?这个特殊性是否已经影响到信息系统的本质?这个特殊性是否是合理的?统一规范是很难的事情,但是如果不能统一规范,那么信息系统可能就看似失败。

  * 管理+IT“三字经”的组合难。十年来,各种各样的系统的“三字经”符号特别多。ERP、CRM、SCM……这些名词代表什么,从理论上解释不清楚。真正去做的时候,如何去组合它们并不重要,应该要抓到业务的本质,才是系统真正的需求。另外选产品、选择实施商、项目管理都存在很多难题。要选什么样的产品,大型的、中型的、小型的?选择什么样的实施商能够很好地与企业合作把系统做好?项目管理也有很多的问题,项目组的成员安排、数据准备的程度等等。企业需求不清晰、未做好计划和预测、技术问题、计划的方法有问题、不会作计划……都有可能导致项目最终的失败。如果在事前有一个清晰的规划的话,这些问题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避免。

  信息化建设的一般过程  

  企业在做信息化项目之前,要了解信息化各个系统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企业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能与之匹配,它可以支撑企业什么样的业务等。明确这些问题之后,要做一个整体的规划,这个规划与管理变革、管理提升是相结合的。规划完成之后才是做大型系统的选型,去选择一个合适企业的系统。项目完成之后,还要进行持续改进,不断地反思当时设定的目标是否在系统建设过程得以实现,如果没有实现,原因是什么。

  信息化项目存在很多的风险,通过IT规划、通过过程控制可以规避很多风险。IT规划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也是企业核心业务本质的映射、信息化应用方面的映射。一般是对未来三到五年的信息化应用做一个整体全盘考虑,而不是按照部门的角度去看待的。它通过在项目中不断地沟通,起到对未来信息化工作达成一致的作用。

  实施要有明确的实施路径,这个路径不是简单的建设信息化。实际上是通过对企业核心或本质业务模式的理解。实施计划不能是今年做ERP明年做CRM这种计划,这种计划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在整个过程中,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解企业需要做的一些系统,包括要实现的目的一定要与管理相配套,IT规划要详细分析与系统相配套的管理的提升。

  IT规划之后要做的是选型,中立的第三方可能帮助企业选择合适的系统和实施商,并能够促进企业与供应商内外对项目目标、范围和预期结果达成共识,降低企业在盲目选择供应商中的风险;中立的第三方可以帮助消除甲乙双方的认知差异,避免双方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中立的第三方可以根据经验、通过评标委员会做出合适的选择。

  最后要做好对项目的评估和持续改进工作。信息化实施是由日常的应用管理和项目建设交替循环进行的,如果将一个实施周期分为项目准备、项目实施、项目验收、应用提升四个阶段,由于每个阶段的工作重心不同,对评估也有不同的要求。对项目准备要进行清晰的业务问题定义、IT资源与管理现状评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风险的结构化分析与防范。对项目实施过程的评估是要对项目的阶段成果、管理过程进行科学的评估,规范项目管理制度,保证项目向正确的方向迈进。项目验收评估则要制订验收标准,详细考察项目成果,出具客观公正的验收报告。应用提升的评估要对应用现状进行认真考查评估、出具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形成良性循环,持续改进是应用提升阶段的必然选择。

上一页  [1] [2]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