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联想炒掉CEO的理由

[类别:战略决策] [更新:05-02 11:17:26] [浏览:6737 次]

  2009年2月5日,一个企业高层换帅的新闻汇聚了国内所有财经媒体的目光。

  当天中午,联想集团宣布,联想集团创始人兼董事柳传志将重新担任公司董事局主席,现任董事局主席杨元庆将执掌首席执行官一职,威廉·阿梅里奥将不再担任总裁职务。老帅出山,令人遐想半天。至此也意味着,国际化道路上的联想,老外CEO轮番换了两任,走了一圈,最后还是回到自己人手中。

  这个老外CEO遭遇中国董事会的故事起源于5年前。

  2004年12月8日,联想以12.5亿美元的价格并购IBM的全球个人电脑业务,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公司。在中国企业国际化征程中,率先迈开了大步。

  就在此时,新联想的换帅变脸也启幕,五年间上演了“三变CEO”的大戏。

  在联想公布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的当天,柳传志退居幕后的消息也一并传出。新联想董事局主席由杨元庆出任,新CEO由史蒂芬·沃德(Stephen Ward)担任。在IBM公司任职了26年的史蒂芬·沃德时任IBM公司高级副总裁,主管个人系统集团业务,由他出任新联想CEO,从很大程度上能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

  12月15日,联想集团举行20周年庆典,沃德第一次以联想CEO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在联想新老管理团队里,沃德的出现象征着新联想的国际化,但在一群黄色肤色的团队里,白皮肤的沃德又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在庆典上,沃德发表了简短的演讲后,就匆匆离去。

  用“来去匆匆”来形容新联想第一位老外CEO再恰当不过。2005年12月22日,上任刚好一年之久的沃德就获得了联想董事会的批准,辞去联想董事会董事、总裁和CEO职位。就在此前一个月,联想与IBM的整合工作已基本完成,11月初,联想集团发布2005~2006年第二财季报告,这是IBM PC业务首次以一个完整的季度计入新联想。数据显示,联想营收较上一年同期增长了404%,达到了285亿港元,但利润却比上一个财季下降了300万港元。

  尽管如此,时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的杨元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仍作出如此评价:“沃德先生领导联想成功地完成了我们第一阶段的使命,顺利达到了我们的目标。要我对他第一阶段的工作打分,应该是在90分以上。”

  在史蒂芬·沃德离任的同一天,前戴尔公司高级副总裁威廉·阿梅里奥(Wiliam J. Amelio)上午从戴尔公司递交辞呈,下午就到联想出任CEO。

  这个消息对外界来说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阿梅里奥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曾在IMB工作了18年,从1979到1997年,他在IBM公司担任过一系列高级管理职务,其中包括个人电脑业务部门负责全球运营的总经理,同时也在NCR软件公司工作过,2001年他加入戴尔,作为高级副总裁负责亚太和日本的战略和业务运营。在IBM的时候,阿梅里奥是负责PC的运营,就是交付、生产、制造等后端方面的工作,在戴尔,他的工作是做销售,所以他有很好的前端工作经验也有很好的后端工作经验,这对于PC行业来说非常重要。联想要想建立一个有竞争力的业务模式,阿梅里奥的经验很有价值。

  联想与阿梅里奥签订了暂定为三年的服务合约,阿梅里奥基本年薪75万美元(人民币581.25万元),另每财政年度可获花红最多200万美元(1550万元),当中包括全年目标花红100万美元(775万元)。

  只会说“你好”、“谢谢”等简单中文的阿梅里奥一上任就开始向业绩冲刺。为了加强联想的服务和供应链管理,他从戴尔挖来4名旧部下,2006年3月初,又在成本上节流,宣布在未来的6~12个月中裁员5%,此举将为联想每年节省2.5亿美元的开支,并转移生产至更低成本地区或者外包,将全球台式机业务集中到中国,把全球销售和销售支持系统整合为一个部门。在全球推行联想中国实行的“双模式”,即交易型模式和关系型模式,跟戴尔的全面直销模式竞争。

www.liushuye.com

  2007年5月,联想公布2006~2007财年全年业绩,那是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之后第一个可以做比较的年度。在2006~2007年全年中,中国的营业额和营业利润继续表现强劲,分别上升了15%和18%。非洲、中东区、亚太区去年营业额上升了10%,经营利润全年扭亏为盈,只有美洲区还略有亏损。当时,联想董事会对阿梅里奥相当满意,联想控股董事局主席柳传志也曾评价“我们选对了CEO”。

  然而,这样的好消息并未一路上扬。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联想海外业务受创,联想交出了一份联想历史上最大的巨额亏损成绩单——2008年第四季度亏损2.64亿美元,全年净亏2.26亿美元。

  2009年2月5日,联想集团宣布,威廉·阿梅里奥将不再担任总裁职务,阿梅里奥以顾问身份继续服务于联想公司,直至2009年9月。随着柳传志的复出,杨元庆的换位,联想结束了老外CEO领军的历史。

  联想对于两位老外CEO离职并未有过多的解释,或许正如柳传志所说“一切都是按战略规划走”。然而,如果史蒂芬·沃德或者威廉·阿梅里奥交出的业绩比预期还好,是否会辞职或者被辞职呢?当然这仅仅是外界的猜测与追问,真实原因为何,只有当事人最清楚。而老外CEO遭遇中国董事会,留给我们的管理启示也有无限深意。

  当事人说:

  炒掉老外CEO是因为他们太职业!

  文/杨元庆,联想集团首席执行官

  联想并购IBM PC业务,是机会还是陷阱,是成功还是失败?也许今天做盖棺定论还是太早了,由我来做这个结论也不太合适,因为我是这个交易的始作俑者,坚定的拥护者,也是执行者。但是,可能大家会想知道我这个执行者的感受和体会,我可以谈谈这个。

  我最大的感受是,如果我们当初不做这个交易,就太可惜了,所以如果我今天再做决定,可能还是同样的。如果没有这次交易,我不相信联想可以在短短的三十年内成为150亿美元规模的公司。更重要的是,这次交易为我们建立了一个海外市场的桥头堡和滩头阵地,对于一个依赖于消费者的企业来说,建立品牌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是相当困难的。借助于IT产业的龙头企业——IBM的品牌效应,我们有了一个推广联想品牌的捷径,随着整合和消化过程的完成,今年我们在海外商用电脑市场已经有了非常稳固的地位。

  大家也许会质疑,我们并购IB MPC业务的五年时间里,为什么我们的业绩是一波三折,我们换了三任CEO,一方面的确反映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机会和挑战是并存的,但是另一方面,这样的过程也不太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甚至有些是我们预先有设置,有准备的。有些挑战是偶然的,比如像全球的经济危机,你无法预测,但有些挑战是可以预测,可以规划、设计,进行风险控制的。

  比如说调整CEO,其实就是我们根据不同阶段的整合来做的规划。

  首先,选一个老外来做CEO实际上是我们并购初期就确定下来的,因为我们当时完全没有国际化的经营,二十多年都是在中国本土经营,英文也说得不太利索。一开始稳定最重要,要让老的IBM员工和客户不至于产生太大的震荡,要让他们信服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最好就是选用一个IBM的高管来担任CEO。过了这个稳定期之后,我们就不能什么都不变了,不变的话我们买他们干什么?我们要提升效益,我们要实现协同效益,就得裁员重组,原来的IBM总裁下不了手,就得换一个。

  坦率地说,并购之初,尽管我们让老外做CEO,但是心里还是希望在一定时间之内,在我们学习期满之后亲自操刀,让这些公司真正成为一家以中国为根基,同时也更能够体现中国人的管理智慧的国际化公司。当然,问题是这段时间有多长,我和柳总最初的想法大概是五年左右,但是实际上是不确定的,因为如果前任CEO很称职,可能就会是更长的时间。

www.liushuye.com

  但是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大家可能以为,去年年初金融危机爆发后我们是因为业绩不好来炒掉我们前任CEO的,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导火索,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金融危机致使我们在海外的主要业务,也就是我们企业客户的业务大幅度萎缩。但是与此同时,海外的消费市场其实影响是比较小的,尽管我们2007年开始就强调消费业务的重要性,但是干打雷不下雨,没有落实。没有落实也是有原因的,就是人没有用好,真正有消费经验的中国团队得不到充分利用。

  再深入分析就逐渐发现,我们的这位老外CEO太“职业经理人”了,而不是把自己当做企业的主人来经营,他是在运营联想,而不是考虑发展联想。因此,他考虑得更多的是短期的业绩,更多关注的是现成的业务,如何在现在的业务里改善。对于如何开疆拓土的战略性业务,没有太大的兴趣,或者稍微遇到挫折就后撤。

[1] [2]  下一页


《联想炒掉CEO的理由》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