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抱一守中 归真返朴──企业家的道德修养与运用

[类别:企业文化] [更新:05-02 11:12:36] [浏览:6558 次]

我相信,到这里,人们已经觉悟到或强烈体会到道家思想所含的丰富的真理性了。而且,这一点在世界范围也是同样,均被视为真理。殊不知,道家的真理水平不是那么低的,因为到这里,我们还只能说这是“太极图”运用的第一步。
这个第一步,不过是横跨在我们前述“观太极图,作道德修养”的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罢了。我们在道德修养的第一、二层次上,发现的论断,对于通常人们的运用而言,确实就已经是“真理”十足了;一般来说,由一尾阴鱼、一尾阳鱼,就能引出涵盖人世生活的全部论断,而且全部都是正确论断,这已经是“太真理”了。
然而,道家思想的真理水平完全不同,所有这些“真理十足”的论断,加起来只是道家思想的“基脚”,是道家真理中最初级的东西。道家思想的最精彩、最精华部分,道家思想中至高无上的真谛,还在后面的层次和步骤中。
应当指出,即使在当前这一步上,我们如果真能尝试去运用的话,每个人亦都能获得极大的利益。因为凭这些论断已经可以比我们此前更加正确地处置人间事务了。也可以凭此去正确处理包括企业经营与管理中的若干具体的实践问题了。
例如正确看待和处置我们企业经营中经常都会面临的“胜败”“得失”问题。当我们通过观太极图,作道德修养,渐渐修成“太极观”后,我们看待和处置企业“胜败”、“得失”的方式方法都会变,结果也会很是不同。在没有修成“太极观”之前,我们很可能看“胜”是“胜”,看“败”是“败”,看“得”是“得”,看“失”是“失”;这样看得太死、太绝对,就会使我们的心智产生执着,即:执着于对立双方的一方面,例如执着于求胜、求得,执着于不要败、不要失。
这样的执着从道理上讲已经是重大的失误,是片面和不尊重客观规律的表现,其产生的认识恰恰是脱离实际的一厢情愿,因而本身就属于一种虚华不实的“妄想”。
而从实践活动上讲,这样的执着(偏执),导致的是处理事物时的生硬、偏狭和“乱
举”、“妄动”,其结果多半只能是“适得其反”。因为执着,就不能顺着规律办,而是逆着规律办,逆着规律办,会有什么好结果呢?规律又不会因为你“妄想”程度实在很高而有所改变,规律又不像人一样可以买通。所以,把“胜败得失”看得太清楚,太孤立,太片面,太执着于对立面的某一方都是“失道”的表现,都无法从容驾驭住对立事物的运动与转化。
相反,如果修成了“太极观”,看待同样的问题就会大有不同。由“太极观”去看,企业的成败得失,重要的不在于成败得失本身,而在于促成发展变化的因素和条件。
因为修成了“太极观”的人知道,事情并没有完,哪怕再不利,转机还是在的,这是“大道”的规律,客观事物的规律。所以,一切只看怎样正确的对待和处置,看我们是否能看清事物的全貌,看我们是否能认识到转化的趋势和条件。修成了“太极观”,处置起事情来就大不一样。在实践中,这些人一是处变不惊,处乱不惊,处不利不惊,甚至可以直接说,这些人处大失不惊,处大得也不惊;因为他明白一切都可能转化。这是其一。
其二,这些人处理实际问题将是相当随和,平心静气,发生的都发生了,总是有道理的,企业家要紧的恰恰是随时随地随机地在实践中弄明白这些小道理(因为“大道理”已在胸中),然后根据大道理的指引来恰如其分的处理好实际事务,该“失”就“失”,该“得”才“得”,无所执着,顺应和尊重“大道”、“小道”,然后继续观察和维护对立事物的运转,积极组织相关的积极因素,创造积极条件,使事物的运转得以靠近企业的目标区域。
其三,根据“太极观”,有修养的企业家将会这样看问题,他能看到“胜”中有“败”,能看到“得”中有“失”;同理也能看到“败”中有“胜”,看到“失”中有“得”。那么他处理事物就完全不一样,他作为企业家,这时很明白自己的任务,那就是:
当处于“失”的境况时,他的任务是从“失”中看清楚“得”之所在,然后清静无为的于“失”中之“得”上做文章,他不是去“救失”,而是去“救得”,失的就任其失,甚至助其失就行了。这种情形相当于古人所说的“救事”,古人主张遇任何事都无所谓,即使遇到大大不利之事,也是没有必要有所谓的,关键只看人们是否会“救事”。我理解,这种“救事”,很相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转化矛盾的问题。
举例来说:我们恩威公司的洁尔阴被坏人假冒,在社会引起一场很大的风波,当时搞得沸沸扬扬,到处都传出“洁尔阴不洁”的流言,全国一些媒体给予报道,退货不断,公司损失巨大。面对这样突然不利的事件,我们没有乱作乱应,没有说人家不能退货,相反,我们主动在全国范围要求所有经销“洁尔阴”产品的商家和医疗机构全面封存所有“洁尔阴”,由公司全部收回,另作处理。
我们这样做看起来就是加大加重了损失,但这在我们看来就是应该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彻底清除“假洁尔阴”,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保护广大消费者利益,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经销单位的利益。我们这样做了,做得干净彻底。同时积极配合政府及有关部门查处这一假冒案件,很快,问题水落石出,不法分子落入法网......
通过这一个波折,我们首先是损失,但我们以合乎大道的精神来处置这件事,顺应了这种“得失转化”,积极创造条件促成这种转化,结果,我们在“失”中也有“得”,因为通过此事,通过此举,我们公司及我们的“洁尔阴”在消费者心目中,在经销各环节中的信誉和地位更高了。这是其一。其二,我们加大损失的举措,促成了由“失”向“得”的转化,很快结束了损失阶段,很快重迈入“得”的阶段。
从这件事的处置上看,我们看到,其实,得与失并不是企业存在的根本,也不是企业家非得执着的什么究竟;企业的根本在于它要为众生服务,它要运转,运转中出了问题,就顺着真正的道理去解决就行了。也就是说,企业的目的,并不是“得”,也不是“失”,而是为人民运转。
这样看问题,恰恰能很好地处理“得”与“失”这两大问题。
这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很能说明问题,很能说明“太极观”的运用是怎么回事。在“太极观”运用的这一步上,我体会,企业经营与管理中几乎所有的矛盾,都可以用“太极观”来对应处理。
归纳起来讲,“太极观”在企业中运用有以下几个要点:
(1)用“太极观”处理矛盾,具有对矛盾的超越性。即,超然于矛盾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之外,不陷在其中某一方中,不执着其中任何一方。
(2)驾驭矛盾的运动。由于超然于矛盾之外,故能驾驭住矛盾的相互运动,驾驭住它们的转化过程。
(3)所谓驾驭矛盾运动,不是以意志强加于事物,而是主动顺应,加上积极创造转化所需要的条件。
(4)“太极观”给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一个基本的信念,那就是,任何事物都是可转化的,事物本身如此,只要我们能正确对待,而且企业目标又是“正”的,那么,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处置不好的事情。而且,企业家的工作内容,恰恰是日常地处置驾驭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矛盾。企业家的功夫高下,也在于认识和处置矛盾的实际能力究竟怎样。
我们前面讲到“道德修养”,这里讲它的运用。我们认为,两者在实际生活中是并行的;边作修养,边尝试运用,两者是相互促进的;修养有进步,运用就正确一些、自如一些;运用多一些,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和实际体会多一些,也有助于修养上的深入和提高。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抱一守中 归真返朴──企业家的道德修养与运用》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