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抱一守中 归真返朴──企业家的道德修养与运用

[类别:企业文化] [更新:05-02 11:12:36] [浏览:6558 次]

也就是把眼光、心思、精力、计划、目标和行动,都放在“为众生服务”的一个理念上,放在怎样造福于人类、怎样服务于社会上。
这样“抱一”的结果,能使企业摆脱“胜败”、“得失”、“盈亏”等基本矛盾的纠缠,得以超越这些矛盾,从对它们的执着之中超脱出来。
这样“抱一”的结果,使企业获得一种智慧,一种能够透彻了解事物变化规律,因而能够顺应和驾驭事物的智慧。这个智慧在道家叫做“清静”,在佛家则干脆叫做“清净智”。
佛家认为人一旦觉悟后,就能开发出人们本来就有的许多种智慧,“清净智”就是其中的一种。佛家对“清净智”的讲法,也是强调了人们对矛盾的“二边”无沾无染的超越。这与道家的“抱一”、“守中”,确实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可见,发源于印度的佛教与发源于我国的道教,在觉悟世相、觉悟人生、觉悟智慧等基本的觉悟方面,是根本一致的,相互印证的。这更加说明佛、道思想所包含的真理性。
说到最后,“抱一”的结果,使企业不再在枝节问题上做计较,也不因对枝节的计较而误入迷途;而是在根本问题上作讲究,在企业的本质上求发展。
“抱一”、“守中”,作为道德修养的“法门”,在企业的实际运用中,带来如下的大利
益:
(一)获得根本的觉悟和智慧,使企业家能够凭借这种智慧而看清以前没有看清的问题。比如,他将看到,所谓“市场”就是人民的需要;人民的利益所需才是“市场”。而人民所需要的东西,对企业而言,就是“奉献”和“服务”。
他还会看到,成功的企业为什么成功,失败的企业为什么失败。并进一步明白企业的天职究竟是什么,企业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企业在自然、社会、国家、人民中的位置和作用究竟是什么等等较为基本的大问题。
(二)企业由“抱一”、“守中”中得到的另一个大利益就是:在上述觉悟的基础上,明明白白地开始着手进行企业的本质建设。
所谓企业的本质建设,就是使企业拥有实际的为众生服务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综合的、全面的。它包括了生产能力、技术能力、决策能务、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资金实力和资金运用能力等等;还包括市场调查、判断、预测能力和市场参与能力;还包括创造能力、开拓能力、承受能力、现代社会信息的消化能力等等。
总之,凡是“为众生服务”所需要具备的一切能力和实力,都是企业本质建设的项目和内容。
(三)企业“抱一”、“守中”的另一个所得就是:摆脱了在“二元”系统中偏执一方所产生的迷幻道路,得以在光明大道上迈开发展的步伐。不再因执迷而乱作乱为,不再有妄为,得以进入“无为而无所不为”的至高发展境界。
以上是“观太极图,作道德修养”运用的第二步。
第三步的运用情形如何呢?
第三步的运用对应前述“修太极观”的第五、六层次。其中,第五层次主要讲的是“抱
一”之后的“玄览”,说的是在“抱一”产生的智慧状态下,释放生命的一切能动性和悟性,在冥冥之中去追寻领悟无形的“大道”。而第六个层次讲的是生命的悟道、体道、认道、与道同体,达到改变生命的质量。
这显然是一个较为高深的层次,所以,我们说,第三步的运用阐述起来不一定像前两步的运用那样具体。这里只是作一些概括性的提示。
(一)第三步的运用,重在“同道”,基础是“悟道”和“认道”。同于道者,在企业运营问题上,将立足于更深刻的道的立场,连“抱一”都不是。因为此时,悟道者已经明白,连“一”也是由“道”产生的。而“道”只是个“无”。
(二)第三步运用,重在“任道”,即任随“道”的支配与发挥。这个时候,企业不再执守企业本质,因为企业已无本质可言;这个时候,企业已不是根据本质行事,而是直接由“道”而发。企业十分自如而又事事在道。
(三)企业不再是企业,而是与道的运行混融的“大千现象”之一而已。就像“水”是大千现象之一那样。企业也超越了“企业”的全部局限性。浑然于天下、地上、人间。
......

上一页  [1] [2] [3] [4] [5] 


《抱一守中 归真返朴──企业家的道德修养与运用》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