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张荣坤:从富豪榜到阶下囚的反思

[类别:绩效管理] [更新:05-02 11:25:02] [浏览:6785 次]


与此同时,张荣坤陆续投资约4亿元持有中国财产再保险公司、中国人寿再保险公司、中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保险报业公司等9.9%到15%不等的股权。

胃口日益变大的张荣坤,还在2004年借上海电气改制之机,击败西门子、GE等各路对手,出资近10亿元持有了这家集中了上海电气集团核心资产的企业8.15%(上市摊薄后)的股权,2005年4月,上海电气在香港上市,这笔股权资产顿时上涨了6个多亿,而社保案发时,其溢价已经达到15亿元左右。

而在上述投资的背后,均闪动着权钱交易的影子,自2002年到2005年,上海社保局多次动用社保资金向张荣坤名下企业发放贷款共30余亿元,以支撑其诸多投资。最终,从社保局、海欣股份到上海电气等一系列高官高管,最终也因此纷纷落马。

但在全部过程中,张荣坤始终保持着低调和谨慎,直到 2002年《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榜才“发掘”了张荣坤,将其以11.98亿元的身价名列该富豪榜第48位;2005年,这一名次升至第16位。此外,荣誉也接踵而至:张荣坤不仅当选全国青联委员和全国政协委员,还于2002年5月成为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名誉副会长;7月,又任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8 月,任上海公共关系协会名誉会长;2005年,张荣坤当选为“中华百位慈善人物”。

梦碎社保案:机关算尽东窗事发

然而,即使遍查世界经济史,也从来没有哪家百年老店能够借助偏离正常经济秩序的权钱交易来长治久安,不过张荣坤恐怕即使有未雨绸缪之心,也未曾料到事发会如此快。

据称,在社保案发前一个半月,张荣坤打电话给唯一的弟弟:“我快保不住了,你们好自为之。”随后,2006年7月的一个凌晨,在位于上海西郊宾馆的住所里,张荣坤被公安部证券犯罪侦查局上海分局采取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他的弟弟回忆说,张荣坤被带走时“只穿了一双拖鞋,并且身无分文”。

其后有关部门对张荣坤及其身后的上海社保窝案紧锣密鼓的侦查和审判便相继展开。

去年底,对张荣坤的首次审判,在距张氏家乡数千里之外的北国吉林上演控辩双方围绕着起诉书对张荣坤出具的“五宗罪”展开。冬去春来,4个月后,上周的4月7日,吉林省松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张荣坤案进行了一审宣判:张荣坤犯单位行贿罪、对公司人员行贿罪、操纵证券市场罪、欺诈发行债券罪和抽逃出资罪,五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9年,对其被扣押的13亿余元资产予以全部没收;对两被告单位——上海沸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各处罚金2.3亿元和0.5亿元。

松原市中院经审理查明并认定,沸点投资、福禧投资、张荣坤为谋取本单位不正当利益,先后多次给予多名国家工作人员财物,折合人民币共计2900余万元,犯单位行贿罪;2000年末至2006年7月,沸点投资、张荣坤与海欣集团总裁袁永林等人操纵海欣股份股票,行贿170万元,犯对公司人员行贿罪;与之对应,沸点投资、张荣坤犯有操纵证券市场罪;福禧投资2005年发行短期融资券,张荣坤作为公司法人代表,犯有欺诈发行债券罪;2003年,张荣坤拆借上海社保资金2亿元注入沸点投资,随后实施抽逃,犯有抽逃出资罪。

在张荣坤的“单位行贿罪”的行贿对象名单中,原上海社保局局长祝均一、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的秘书秦裕、上海申能集团副总经理王维工等政商高层均在其中,而最初将张引荐给陈良宇的王维工尤为引人注目。

起诉书显示,2001年9月至2006年6月(社保案发前一个月),张荣坤分14次给王维工财物930余万元(占了行贿数额的大头)。起诉书称,2002年1月,张荣坤曾为福禧投资收购上海路桥事项请王维工帮助。王维工为此邀请上海市原市长陈良宇与张荣坤一起用餐,张荣坤请陈良宇关照,陈良宇当即表示支持。之后,陈良宇违反决策程序,在没有充分论证和评估的情况下,擅自决定将上海路桥转让给福禧投资,令张荣坤“此笔交易实际支付10.15亿元,获得了最低价值13.36亿元的上海路桥股权。”

在审判结束之日,经过此前偿还上海社保、工行债务等一系列动作,加上此次判决的10数亿元罚金,张荣坤手中的资产很可能接近“归零”。在其分量最重的资产中,上海电气的股权已经被划归上海电气(因张荣坤当初购买股权的主要资金实拆借自上海电气自身),数条高速公路的股权和一些资产已折抵社保基金借款和工行债务。据工商资料显示,张荣坤最早获得的上海路桥发展的最大股东已经从福禧投资变更为上海市企业年金发展中心,受让价格为7.9亿元。而上海社保局下属的上海企业年金中心,一直是福禧最大的债权人。

据称,在清偿各种债务后,在开庭期间福禧手中的剩余资产约20 亿元左右,其中包括被冻结的13亿元资产(主要为炒作海欣股票和港股所获收益)、变卖资产偿还社保债务后的0.4亿元余款,划转上海电气股权后遗留的价值约2.5亿元的股权。福禧一直将这些剩余资产视作他日张荣坤东山再起的救命稻草,并认为这20亿元资产和社保资金并无直接关联,聘请了豪华律师团以求能保住这笔“干净资产”。但法院日前的判决,显然暂时让这一企图也破灭了,因此张荣坤已经当庭表示将上诉。

在这样一场“大雪崩”背后,在上海滩叱咤风云的资本玩家重归“小苏州”面目后,大家无从揣测他数十亿金融资产灰飞烟灭后“归零”时刻的内心。据庭审目击者转述,平日里永远文质彬彬,流露着一副斯文而笑眯眯神情的张荣坤,在庭审期间一直未曾转身,留给身后旁听席上焦急的家人们的,始终是一个背影。

点评:

企业高管岂能搭乘权利快车

做生意走捷径,是每个生意人所企望的,然而,当这条“捷径”没按游戏规则办事,超出了法律底线,注定会以失败而告终。

据悉,就在张荣坤判决后的第四天,即4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上海市委原书记陈良宇11日也被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滥用职权罪两项罪名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8年,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30 万元。由此可见,张荣坤不仅自己从富豪榜到了阶下囚,还牵扯到了其他人。

还有孙树华、谢国胜、龚家龙……一个个的名字进入公众的视线,他们和张荣坤一样,一门心思去搭乘权利快车,他们曾经都登上过万众瞩目的福布斯,结果因权钱交易而纷纷从顶峰轰然跌落地下,被送进大牢。

一个政府高官,一个企业高管。他们的双双落马或多或少反应出一些现象——做生意要靠权势关系才能决胜商场;当官的要“善于”用权,才能名利双收。这也许是很多商人的“生意经”和很多官员的“为官之道”。

如果生意人不把心思用在自己的客户和产品及服务上,却游走于权贵之门,偏离正常经济秩序的权钱交易,这样或许会换来短暂的财富,却决换不来长治久安的发展,终将东窗事发,自食其果。

如果当官的不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正确的为百姓谋福利,而是以权谋私,将权力当成赚钱的工具,最终,也难逃法律的制裁,将自己带入万劫不复之地。

上一页  [1] [2] 


《张荣坤:从富豪榜到阶下囚的反思》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