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张荣坤:从富豪榜到阶下囚的反思

[类别:绩效管理] [更新:05-02 11:25:02] [浏览:6785 次]

以涉案人数之多而计,近来的经济罪案审判中,2005年间在全国依次展开的德隆案系列审判也许与此相仿佛;但无论是对政经情势的影响,还是民心舆情的关心程度,又或是对获罪者制裁的严厉判决,德隆案审判又焉能与此番上海社保案大审判相比!

严厉的判决背后是沉重的案情。四名被判无期徒刑的被告人,受贿金额都在500万元以上;其他案犯中亦不乏情节恶劣、金额巨大者。从2000元的例行“红包”到1000万元的单位行贿,从辗转托送的金条到精心调换的房产,从打进股票账户的巨款到价值百万的名人字画,起诉书勾勒出一幕幕鲜活的权力寻租图景。

虽然统称为上海社保案,但28人所涉罪案有别,受控罪名亦不尽相同。从起诉书披露的内容看,28人彼此关系有亲有疏,并不共存于一个紧密联系、边界清楚的小集团,更像是分属数个权钱交易网络,彼此间有阡陌沟通,时常以特定关键人物为载体实现权钱交易的利益共沾。

这些权钱交易网的背后,有数十亿元社保资金遭到挪用,有数十亿元国有资金被借用违规入市炒股,有数亿元国有资产私相授受,有重大工程招标暗箱操作。如果不是2006年夏上海社保风暴降临,这种权钱交易寻租网的共生、勾连与延展恐怕还将继续。

法网恢恢。煊赫一时的官场显贵、国企高管、资本玩家,曾经身居高位,曾经当路要津,曾经长袖善舞,终于难逃穷途末路、案结人判的结局。据记者采访所知,被告中的大多数均表示接受判决,无意上诉。被告人当庭忏悔的话语,家属旁听席上滴落的泪水,足为后来者戒。

不过,更值得反思的仍是制度性缺失。上海社保案发以来,各界对中国推进了15年的社会保险体制改革已多有反省;随着更多案情的披露,公众更多聚焦于权钱交易的制度性根源。限制权力的使用,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促使政府转型公共服务,从体制上减少寻租空间,方为治本之策。曾名列《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前茅的福禧投资董事长张荣坤彻底“栽”了——

年仅35岁的他,刚刚在4天前先陈良宇而被判决,一审获刑19年、个人及公司资产16亿元被罚没。

这个野心勃勃、寻常出身的年轻人,恰如《红与黑》中的“外省青年于连”,从小城苏州起家,在上海滩名利场中凭借游走权贵之门而迅速爬上财富和声名的顶峰,也在短短一夜间如坐上失控的电梯般直线坠落,留在身后的,只是财富帝国的雪崩和南柯一梦破灭后的坊间笑谈。

神秘出生年月:张荣坤在众多富豪中颇显神秘,就连其出生时间都有不同版本。他在全国政协留下的简历上标明出生年月为1968年1月,然而今年3月福禧投资发行短期融资券时,募集说明书则披露张荣坤年龄为32岁,其户籍资料则显示,他1973年生。

出生地:江苏苏州

在20岁左右到苏州吴县太湖度假区工作,此后还在吴县海关做过报关员,离职后做起了外贸生意,还开始炒股和炒期货。

2000年,张荣坤转投上海。同年成立的沸点投资,他是幕后掌控人。

2002年2月,张荣坤成立福禧投资,旋即购得沪杭高速公路上海段30年的收费经营权,自此,一发不可收,4年时间里,他收购了3条高速公路,参股了多家金融保险企业,并成为中国最大的电气设备生产商上海电气的第二大股东。

从2003年开始,张荣坤的名字就开始出现在各种版本的富豪榜中。

2005年以49亿元身价升至《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的第16位。

2006年10月16日,全国政协十届十五次常委会决定撤销张荣坤全国政协委员资格。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10月20日发布公告称,“接到有关司法机关的通知,张荣坤董事长因非法取得上海社保局32亿元资金以收购沪杭高速上海段的经营权而已被依法逮捕”。

2008年4月7日,一审判处19年有期徒刑、罚没近16亿。

精明“小苏州”:白手创业无师自通

2000年之前,张荣坤仅仅是在中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苏南地区白手创业的诸多商人中的一员。因其为人低调,始终鲜为人知,他由此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神秘富豪。不过,依据张荣坤故里和旧部流传出的零星资料,约略可以拼出张荣坤在苏州从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到逐渐发迹的片段。

1973年,张荣坤出生于苏州市上塘街一户寻常石库门人家,并在此居住多年,门内杂居着多家住户,家境普通的张家一没有显赫背景,二没有财富传承,张荣坤的商业才干并没有任何家传渊源。张家邻居、张氏的老师、同学对他的印象主要集中在三处:一是他少年老成,沉稳持重;二是他善于交结朋友,很讲义气;三则是他的商业心思和经济头脑无师自通,从小就开始显露出来。

张荣坤过去的朋友回忆,张荣坤在高中时代就借助当时全国青少年盛行的贺卡热,开始批发贺卡进行转手买卖,此后还贩卖过水果、木材、粮食和家具等。这种类似巴菲特小时卖可乐的商业套路,很像是诸多金融大鳄起步的开端。后来张荣坤正式出道后的首单生意,也是贸易业务。不过,贸易的风险和资本积聚缓慢显然让张荣坤心有不足。1994年,二十出头的张荣坤开始涉足期货交易,据称赚了数百万元,此后又转战股市,手头资金规模累计近千万元。在此基础上,张荣坤在南京、苏州投资了一系列实业公司,开始逐渐积累财富。

张荣坤学历不高,高中学习成绩不佳,成名后自称曾在华师大进修硕士,这一说法后被华师大否认。不过张荣坤的胆识显然与学识无关,他早早就明白“蹄洼之内,不生蛟龙”的道理,日后在南京投资实业而发展缓慢的现实,更让他不愿再偏安于苏南一隅。他的心胸和抱负已经放到了离苏州仅一小时车程却早已是中国金融心脏的上海。因此,在充实个人资产和储备实力的同时,有心计的张荣坤开始有意为自己进军上海而铺路,借助与苏州吴县太湖度假区的渊源,张荣坤在由自己出任经理的五星级国宾馆——东山宾馆内,开始结交来此度假和开会的上海政府和国企高层,为日后转战这座金融中心而埋下伏笔。吴县当地亦传言,张荣坤在此结识了不少“贵人”。

不过,苏州作为张荣坤的发迹之地,此后在张荣坤的战略规划中一直未曾淡出,即使2000年以后主战场转至上海,张荣坤依旧利用其暴增的财富在苏州陆续投资数亿元。

闯荡上海滩:权钱交易走上不归路

在经过充分铺垫和准备后,刚刚进入21世纪的头一年,张荣坤便果断地将战场从江苏迁入上海,为他积累的财富寻找新的更大的出路,事实上,这也是诸多苏商、浙商在乡土积累了原始财富后希望更进一步时的思路或选择。据说张荣坤曾放言:“就是烂泥拿到上海,一包装也能卖钱。”事实证明,一场泼天的富贵果然在这个繁华之都等着他。

初到上海,张荣坤先是动用各方力量,筹集十数亿元坐庄海欣股份,延续其上世纪末炒股发家的老路,但无奈时运难济,由于难抵彼时资本市场的一轮大熊市,最终不得不败下阵来,他随即开始转向公路和金融股权投资,也正是这些转向后来为他带来财富和荣光。

张荣坤于2002年2月在上海创建福禧投资,注册资本为5亿元,后增资至10亿元。此后公司业务开始坐上了火箭:至张事发前的2006年6月底,短短4年间,公司总资产由2002年的40.2亿元增至彼时的 136.22亿元,净资产也由12.47亿增至53.13亿元。

这一令人瞠目的资本扩张源自张荣坤的团队攻城略地,从路桥到保险业务到电气制造,均有控股参股,且收益丰厚。

2002年3月,刚注册不久的福禧投资以32.07亿元的价格,收购了上海城投持有的上海路桥发展公司99.35%的股权,从而取得了沪杭高速公路上海段30年经营权。由于是承债式收购,福禧投资实际现金出资只需要10.15亿元。而事实上,上海路桥转让前评估总资产约37亿元,负债总额为23.3亿元,所有者权益(净资产)为13.36亿元,张荣坤的这笔巨额收购,单在交易成功的瞬间,其差价便已经赚取了3亿元之多,交易背后非市场化因素的支撑和能量可见早已超出了正常市场交易的范畴,而此举也表明其首次出手实业

投资,便已经卷入了政商交结的漩涡中。

事实证明,这是一条不归路。

此后,张荣坤的收购帝国开始呈现膨胀式扩张:2003 年,张荣坤斥资10多亿元控制了新建项目嘉金(上海嘉定至金山)高速;2004年,又出资5.88亿元收购了苏州苏嘉杭高速公路有限公司20%的股权;到 2005年6月底,福禧投资参与管理的公路里程超过200公里。张荣坤的“公路大王”头衔由此而来。

[1] [2]  下一页


《张荣坤:从富豪榜到阶下囚的反思》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