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绝对服从性的日本式团队

[类别:团队建设] [更新:05-02 11:31:15] [浏览:6677 次]


  有人说,怪不得中国人这么糟糕。其实不然,凡事都有两面性。难道日本人就不想溜走吗?他们也想溜走,只是不敢,他们虽然也知道其他的地方比较有趣,但是只能跟着领队的人走,即使领队的人走错路,也要一直跟下去。所以日本的团队管理很轻松,只要确定目标,做好计划,执行起来就会很顺利。

但中国人不同,管理者不但要确定目标,而且要保证目标正确,否则的话,下面的人就会各行其是。

  二、终生雇佣制对日本人影响大

  众所周知,日本企业实行终身雇佣制,其实这种制度是从中国引进的,其源头就是中国的长工制度。在我国的历史上,有相当长一段时期存在着长工制度。一个人长期到别人家里做工,就是长工。但是现在中国人很少有人认同这种制度,试问:如果一家公司很器重你,要跟你签一个终身雇佣的契约,你会签吗?没有人会签。中国人愿意一辈子在同一公司,但不愿意签合同;日本人如果愿意在某一公司,就愿意签合同;美国人如果愿意留下,就会跟公司签短期合同,到期再续约。

  在日本的企业中,终身雇佣制是其管理制度的基础,并且这种制度从精神层面上对塑造日本人的团队精神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制度由于存在限制人性的缺陷,所以日本的很多企业在用人制度方面也正在发生转变。尽管如此,这种制度对于塑造日本团队精神的作用还是毋庸置疑和不可忽视的。

  青年慎选就业对象

  受终身雇佣制的影响,日本的年轻人在念大三的时候就会很认真地寻找他要服务一辈子的企业。在毕业前的实习阶段,日本人认为一旦开始在某家企业实习,毕业后就会到这家企业服务,并下定决心服务一辈子。他们会非常谨慎,不敢有半点差池。他们不敢轻率地选择大企业,一旦进入大企业,而自己的能力不够的话,前景会非常渺茫。因此日本的年轻人会谨慎地选择合适的企业,以便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公司重视企业形象

  日本人非常重视自己的形象,和日本人打过交道的人都会发现,他们爱面子、怕丢脸,把自己的形象照顾得非常好。同样,日本的企业也非常重视自身的形象,首先是受终身雇佣制的影响,因为只有在社会上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才有可能吸引适合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人才。由此可见,在日本,人才对于企业的选择以及企业对于人才的吸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且相互强化的。其次,日本人的思维比较细腻,换句话说,他们是高度挑剔的。我曾对一些生产企业的人讲:"你们的产品只要打进日本市场,就表示产品的品质很好。"赵耀东先生在负责台湾"中钢"的时候,曾作过一个决定,"中钢"的第一块钢板要销往日本,因为当时其他国家的人都怀疑中国人的炼钢能力,只要日本人认可了,"中钢"产品的品质就会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案例

  重形象的日本企业

  有一家日本工厂,承包生产美国某企业的一种零件,这家日本工厂虽然加班加点赶出了产品,却来不及将零件送往美国。日本工厂向美国企业申请延期,但美国企业说,如果这种零件不能按时交货,将影响到整个生产流程,损失重大。结果,日本工厂为了遵守约定,包了一架飞机,把零件专程空运到美国。日本工厂很清楚,这样做,生产这批零件不但不会赚钱,甚至会亏本,但它还是这样做了,在它看来,形象是最重要的。

  后来,美国的各大报纸都报道了此事,等于替它在全美的范围内做了一次免费的宣传。日本工厂一下子打响了知名度,生意越来越好,第一笔生意亏损的钱很快就赚了回来。跟日本企业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如果想从日本人那里学技术是绝不可能的,日本人对于技术是高度吝啬的,尽管他们的很多技术都是从美国学回来的。此外,日本企业付款非常准时,这也是它们注重形象的一个表现。

  主管关心下属员工

  在日本企业中,雇佣关系表现出如下特点:从员工的角度来说,一个日本的年轻人,进入他理想中的企业之后,他所想的、所做的,就是如何才能受到重用,如何才能发挥才能。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他不能适应公司的环境,就会向主管寻求帮助。主管也很关心下属,因为大家一辈子都要在一起工作,彼此之间必然要磨合,相互适应。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员工已经是企业的"固定资产",从员工进入企业的那一刻开始,就努力对其进行全面、长久的照顾,为其尽可能多地解决困难。日本的企业正是通过这种与员工形成命运共同体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其内部团队运作的高度一致性。

 日本人不跳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日本企业喜欢招聘没有经验的新人。当一个人和企业变成命运共同体的时候,他只好与企业荣辱与共,同甘共苦,没有任何要跳槽的想法。即使跳槽,也没有其他企业愿意接收,除非自己创业。当然,现在这种情况有所好转。因为强制性的规定不太符合人性,在这一点上,日本慢慢地向中国靠拢。

  三、愚忠造成了日本人盲目顺从

  日本人精诚团结的团队精神有其先进性和优势,但由于其走向了一个极端,所以也存在着诸多负面效应。

  过分忠诚、盲目顺从,后果可怕

  日本团队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非常强烈的服从意识,没有太多的个人意见"的特点,势必导致了无论对错团队成员都盲目听从上级命令的极端性。世界上最具人性化的管理其实是中国式的管理,而日本人对企业的态度只能称为愚忠。过分忠诚不是好现象,决策错误的时候会造成很大的祸患。中国人也重视忠诚,但反对愚忠。愚忠的人盲目地听从上级的命令,不会自己判断对错,这种人是典型的奴才。

  不仅如此,在日本的企业中,同事之间,年龄和职位较高的人有着很高的权威。只要一个人比其他的人年纪大,哪怕只大两个月,他就成为团队的领导者,而不论其能力如何。

  日本人的忠诚还表现为无论何时何地,都会站好最后一班岗。有一次我去日本的公司讲课,日本公司的培训课课长陪了我一天。后来有人告诉我,这位课长已经调到菲律宾去了,第二天上午就要离开。我很感动。要是中国人,就会说:"我明天就要走了,今天就不陪您了,抱歉。"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日本人却认为,这是他的工作,他要有始有终。这一点很值得敬佩,但并不值得学习。因为这种做法除了使自己很辛苦外,并没有多少价值。

  服从集体,不敢表现,饱受压抑

  在日本,人们在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一定会先介绍自己的企业,然后再介绍自己。这种人与企业的高度结合,其实并没有多大价值。日本企业界有一句话,任何凸出来的钉子,都要把它打进去。就是说,不能有个人的表现。所以日本人的考核没有个人奖惩的内容。

  一个美国人到日本去创业,聘用了二三十个日本人,并用美国式的方法去考核他们。某个部门有六个人,他奖励了其中的三个人,结果,其余的三个就要辞职。他们认为,老板既然没说他们做得好,就意味着他们做得不好,做得不好当然要辞职了。可见,个人考核在日本是行不通的。日本人进入企业以后,要经过长期观察,完全透明之后才会得到升迁,因此升迁得比较缓慢。日本企业的课长绝对比美国企业的部门经理权力大得多。

  失去自我,忙于工作,生活艰辛

  很多日本人工作在一起,休息在一起,吃饭、娱乐甚至连洗澡也在一起,个人没有选择的自由。如果和公司以外的人交往,除非是被派定的任务,否则便有通敌的嫌疑。所以,日本人是相当封闭的,很少接触到外界的信息。

  而且日本人长期过集体生活,将私人生活和集体生活混为一谈,有时候会觉得没有自由,但有时却觉得和大家在一起比较省事,不必花心思。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逐渐丧失了独立行动的能力,个人能力较差,缺乏自信。单独一个日本人,经常表现得慌慌张张,不知所措。

  日本人跳槽离开公司后,原先的同事对他不谅解,见面时不是不理睬,就是冷嘲热讽,使他觉得自己是公司的背叛者。而新的公司也不接纳他,他只好孤零零地过着无依无靠的生活。日本人即使是因公暂时离开公司,也会担心和同事疏远,而对自己产生不利影响。他们一旦被公司派到海外,大多有"被放逐"的感觉,注定会在海外流浪,不可能再回去。因为离开公司后,一切人际关系都切断了,回去也无法适应。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绝对服从性的日本式团队》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