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今,熊晓鸽是许多创业者眼中的“财神爷”。已在中国做了16年创投的熊晓鸽,掌控着IDG在中国的110多个项目,涉及领域主要有软件、网络、电信和互联网,其中30家企业是各自领域的领导者,包括搜狐、当当网、金蝶软件、百度在线、携程网、亚信等,总投资额将近2亿美元
“非常好,你想做什么?你想有什么要求?你想要拿多少工资?”IDG全球总裁、创始人麦戈文问熊晓鸽。
熊晓鸽一愣,心想“机会来了!”。见面的第一次就谈待遇的事情,这是非常少见的。
“我没有这方面心理准备,也不知道要拿多少工资。这样吧,我现在赚多少您就给我付多少就可以了。”当时的熊晓鸽年薪4万多美元。
“您给我半年时间,然后再决定付我多少工作更合理。但有一个条件,我要直接向你汇报工作。”熊晓鸽对麦戈文说。
“为什么?”麦戈文疑惑地看着熊晓鸽。
“在中国做这个事情,需要有一个懂得和理解我的人可以直接沟通。”熊晓鸽坦言,比较讨厌公司内部的流程。
“非常好,就这么定了,我先回去和公司人商量一下。你是做编辑的,不知道你对公司管理方面有着怎样的能力,正好我这里有本杂志台湾的《电脑世界》,你拿回去写一个分析报告,如何能让这个杂志办的更好。”麦戈文临别时对熊晓鸽说。
回到家后,熊晓鸽就开始研究分析如何写好这份报告。在做了很多分析及调查后,熊晓鸽写了好几页的分析报告。“当时我的房东是位大律师,他看过后觉得非常好,但给我的建议是,麦先生那么忙,哪有时间看这么多的东西?能不能短点?”
于是,报告被熊晓鸽压缩成4页,他给麦先生寄了出去。3天后,熊晓鸽接到麦戈文秘书的电话:“麦先生约见你”。其实在此之前,麦戈文已经给熊晓鸽家里的电话留过言:“你写的很好,这几天会见你,我秘书会通知你。”
1991年7月,似乎是熊晓鸽这一生最大的转折点。这一次,熊晓鸽辞去了让多少人羡慕的记者美差。
如今,熊晓鸽是许多创业者眼中的“财神爷”。已在中国已经做了16年创投的熊晓鸽,掌控着IDG在中国的110多个项目,涉及领域主要有软件、网络、电信和互联网,其中30家企业是各自领域的领导者,包括搜狐、当当网、金蝶软件、百度在线、携程网、亚信等,总投资额将近2亿美元。
16年来,身为IDG全球副总裁、中国区董事长的熊晓鸽已经为中国打造了125个千万级和亿级的新富翁。
赌注IDG
熊晓鸽应邀与麦戈文共用早餐,彼此因为聊得尽兴,原定1小时的时间转眼间过去了3个小时。
“麦戈文当时问我最多的是个人经历及想回中国去做什么?当时我只和他谈我是要回中国做媒体投资,并没有谈做全面的风险投资。”
当时的《中国计算机报》还是报纸,熊晓鸽对麦戈文说:“机会可能还是在杂志。
”他认为,在美国,杂志的广告和报纸的广告回报差不多,甚至还会超出一点,机会还是特别大的。
因当时熊晓鸽是在杂志做记者,他就提出了几个行业的杂志发展的机会多一些。比如,电子类、计算机类的等。“那时我就觉得未来的电子产业一定会向中国市场转移,当时这个行业还都在台湾及国外。”
那段时间,麦戈文正好刚刚买下一家《电子新闻》媒体,而这家媒体在美国已经非常成熟。“应该去中国投资,而不是在美国继续投资。新加坡、台湾、马来西亚等国家都有很大的机会,他们的市场还太小,未来他们一定会将重心转移到中国内地。”熊晓鸽不断地提醒麦戈文。
熊晓鸽给麦戈文的建议是:要马上做,以“低成本、低姿态”进入中国风险投资市场。麦戈文投了熊晓鸽一票,而这一票为IDG赢得了10年的先机。
1964年,麦戈文以5000美元起家创办了IDG,主营媒体出版以及IT信息服务。到2004年时,麦的个人身家已经超过20亿美元。另一方面,麦来中国的次数也创下新高:截至2004年底,共达91次。这也使麦戈文成为最早了解并熟悉中国市场的美国商人,也使得IDG能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看到中国市场潜在的商机。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