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论墨子人才伦理对当今人才选拔的启示

[类别:人才战略] [更新:05-02 11:17:26] [浏览:6394 次]

    (2)赋予贤德士人发挥专长的职位和决断权

    “故古代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弄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誉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够,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工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墨子。尚贤上》第四节)。古代圣王在处理国家和各级行政政务时,尊重贤才,给予贤德士人发挥专长的职位。对各行各业有才能的人都加以任用,给予较高的职位、较高的俸禄,给与他们处理政务的决断权。因为,职位不高,老百姓就不会尊敬;俸禄不厚,老百姓就不会信任;处理政务自己不能决断,老百姓就不会敬畏。把这三者授予贤德士人,不仅仅是为了奖赏他们,促使他们能成功地做事,而是,以他们所具有的品德才能的大小安排职位,以官职安排事务;以他们辛劳的程度来确定奖赏的多少;根据功劳大小发放俸禄。所以,官员不会永久富贵,百姓也不会终身贫贱。有才能则得到举荐,无才能则离开职位。举荐有德才的人,要力求避开个人恩怨,做到客观公正地看待他们。

www.liushuye.com

    “故古者尧举舜于福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置网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德。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墨子。尚贤上》第五节)。所以,古代圣王尧在福泽的北边选中了舜,把国家的政务托付给他,天下就一直保持太平。夏禹在阴这个地方,将国家的政务授予给了伯益,在伯益的正确领导下,统一了九州。商汤在厨房中选中了伊尹,然后,将整个国家的政务交给他,谋略成功。周文王在捕猎中相中了闳夭、泰颠,最后,把国家的政务交给他们,西方的小国都归服了。因为君王无私公正地选拔贤德士人,使当时的社会风气都呈现出臣子具有厚禄尊位,促使他们都尽心尽力施行仁义、坚守正道。众多的贤德士人们富有礼节的言行举止,促进了社会民众竞相崇尚德行,施行仁义;所有的贤德士人都全力以赴辅佐君上,正确地传承、奉行君上的旨意;所有的贤德士人的谋略都得到发挥,身体不劳损,使他们声名远播,建功立业;使所有人的美好品德都得到彰显,摒弃恶的邪念,整个社会风气健康向上,民俗纯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友好、和谐共处。这些成果都是因为大量选拔任用贤德士人的缘故。因而,子墨子说:作为君子,得志时要善于举荐贤德士人,在不得志的时候也要大力举荐贤德才人。如果我们世世代代要保持社会秩序的井然有序,百姓安居乐业,继承、弘扬古代先王尧、舜、禹、汤治理国家的政务事业,就不能不选拔任用品学兼优的贤德士人。

    (3)对贤德士人的奖惩

    为了保持社会的和谐发展,在古代任用人才的政策措施中,制定出了严格的奖惩制度。对那些恪尽职守的为官者大力加以提升和褒奖,对那些以权谋私的贪官污吏,也及时严加惩罚,毫不姑息。“故古者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贤者举而上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是以民皆劝其赏,畏其罚,相率而为贤者,以贤者众而不肖者寡,此谓进贤。然後圣人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此谓事能。故可使治国者治国,可使长官者使长官,可使治邑者使治邑。凡所使治国家、官府、邑里,此皆国之贤者也”(《墨子。尚贤中》第二节)。由此可见,在古代,圣王在选拔任用贤德士人时就有明确的规定:不偏袒父亲兄弟,不贪恋富贵,不近美色等纯良的道德品质。贤德士人被推举于上位,就使他富贵,担任行政长官;无德无才的人就被压制而被撤换,并使他们贫贱,成为服役的士兵。奖善罚恶,唯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被任用提拔的用人机制,促使人们相互勉励,争相修炼自己的德行和才能而成为贤德士人。这样,整个社会贤德的人越来越多,不贤德的人越来越少,这就是选拔任用贤德士人的方法。

    同时,为官者要注意听贤德士人的言谈,观察他们的行为,考察他们的才能,谨慎地给予他们能够发挥自身特长的官职。这就叫做事能。使可以治理国家的贤德士人能在其位治理国家,使可以作部门长官的人作长官,可以治理城邑的人治理城邑。凡是这些能治理国家、官府、城邑的人,都是国家的贤才。但是,即便是有才能的人士,一旦他们不能自律而出现道德品质沦丧时,国家也会毫不犹豫地给予应有的惩处、撤换。

    (4)任用贤德士人的社会效应

    “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墨子。尚贤上》第一节),做到了严格而谨慎地选拔贤德士人,国家就会拥有众多各种类型德才兼备的人才,各省、市、自治区,以及各部门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理,因此,国家就会越来越强盛,社会就会越来越安定,人与人之间就会越来越友爱,人们就能安居乐业;如果优良的贤德士人少了,国家的治理就会显得很薄弱,这就将导致腐败增生、民俗民风不正,民心混乱,民怨增多,最终导致社会动荡不安,阻碍社会健康向前发展。因而,作为各级执政者们的任务:就是要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广泛地聚集才德兼备的贤人。

www.liushuye.com

    “是故昔者尧有舜,舜有禹,禹有皋陶,汤有小臣,武王有闳夭、泰颠、南宫括、散宜生,而天下和,庶民阜。是以近者安之,远者归之。日月之所照,舟车之所及,雨露之所渐,粒食之所养,得此莫不劝誉。”且今天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实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尚贤之为说,而不可不察此者也。尚贤者,天、地、鬼、百姓之利而政事之本也“(《墨子。尚贤下》第五节)。古代圣王尧得到舜,舜得到禹,禹得到皋陶,商汤得到伊尹,周武王得到闳夭、泰颠、南宫括、散宜生,从而使整个天下太平,百姓富裕。这是因为他们把贤德士人推举于上位,使近处的人得到安慰和保护,远处的人也纷纷归附。凡是太阳和月亮能照耀的地方,车船能够到达的地方,雨露能够滋养的地方,粮食所能供应的地方,都能受到贤德士人的关心和照看,都能受到贤德士人高尚品质的侵润和感染,而使人们相互勉励、赞誉。因此,作为有责任心的各级执政者,都应该施行仁义之道,寻求、选拔、任用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贤德士人,这样就能促使各省、市、自治区各级政府、各部门更多的执政者,对上做到符合圣君的治理之道,对下善为百姓的利益着想。因而,寻求、选拔、任用贤德士人有利于上天、鬼神和百姓,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选拔任用既能严以律己,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高尚道德品质的正人君子,又有广博知识,才能出众的贤德士人,这是墨子政治伦理思想人才选拔任用的根本。所以,执政者必须崇尚贤德志士的学说,对人才的选拔任用必须认真考察、研究。

    否则,如果用人不当,一旦错误推选那些虽有才,但品德修养不够的人执政,当他们手中掌握实权的时候,品质的缺陷就会显露出来,这样的人多了就会霸权专行、以权谋私、堕落腐化,造成老百姓的疾苦不能解决,人民不能安居乐业,众心背离,致使社会秩序混乱,长此下去,就难以纠正,严重时,导致国破身亡。正如墨子认为的那样:“夏桀染于干辛、推哆,殷纣染于崇侯、恶来,厉王染于历公长父、荣夷终,幽王染于傅公夷、蔡公谷。此四王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墨子。所染》第二节)。夏桀受到宠臣干辛、推哆的感染,殷纣王受到宠臣崇侯、恶来的影响,周厉王受到历公长父、荣夷终的感染,周幽王受到宠臣傅公夷、蔡公谷的感染,这四位君王都是因任用选拔人才不当,而受到奸邪的感染和误导,所以,导致了国家灭亡,自己也遭到杀身之祸,最终,受到世世代代后人的唾弃和诟辱。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论墨子人才伦理对当今人才选拔的启示》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