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具有专业性强、风险大、投资额大、投资回收期长、工作关系复杂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房地产从业人员必须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长远的眼光及很强的综合能力。很多房地产公司员工高流动率及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房地产行业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人力资源往往成为阻滞房地产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的瓶颈。现在,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领导逐步意识到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逐步加大了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而制定绩效制度,试图通过绩效管理激励和约束员工,以提高其工作业绩,成了不少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点。绩效管理的推行给一些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业绩提升,但也有不少企业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却没有看到绩效管理的任何效果,以至于有的企业管理者坦言:“对我们而言,绩效管理只是先让经理和员工们先找点管理的感觉.要做到科学、落到实处,恐怕还有一个不短的过程。”
绩效管理强调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等管理手段来使公司、部门(集体)及员工个人业绩的提高,以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绩效管理贯穿着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同企业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要使绩效管理达到预期的效果,应从强化企业的基础管理入手,以企业的战略为导向,改善绩效管理的四个主要环节。
基础管理:绩效管理的前提
在一个没有管理基础的企业推行绩效管理,就像在不稳固的地基上盖楼一样。而这个“地基”至少应包括两个方面:
一、要有健全的企业岗位体系,能够合理的设置岗位,有明确的岗位职能和岗位要求,如果企业的组织体系和岗位设定的不明确,而且战略、流程等问题没有理清,业绩评估的观念仍然停留在对个人业绩奖优罚劣的层面上,因而管理基础、管理观念与管理技术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不和谐,于是寻找一个既“科学合理”又“实际可行”的方案成了不少企业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探索。
二、要有完善的数据管理,确立了一个不错的关键业绩指标(KPI),却没有能力提供相关数据来反应指标的情况,最终不得不放弃,这是确立绩效管理方案时的常见问题。比如对于生产自动化和管理计算机化程度较低的生产型企业来说,要统计某个核心零部件的损耗率可能还会在诸如清点废品、形成报表、统计分析等方面面临技术和资源障碍,使数据管理变得相当艰难。于是,一套科学合理的关键业绩指标往往因无法统计分析而变得不实用,而所谓实用的业绩指标往往既不关键,又不科学。
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计划
绩效计划的第一个环节是制定绩效计划,就笔者咨询过的企业来看,国内企业在制定绩效计划时往往出现两种极端的现象:
1.绩效计划没有挑战性,员工不用付出多少努力也能完成。这种现象在国有企业中比较普遍,其结果是绩效管理完全成了走过场,或者成了更高层次的大锅饭。
2.绩效计划不具备可实施性,指标过高,内容过全,让人望而生畏。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一些私营企业中,员工只有成为“高大全”式的人物才有可能拿到全部业绩工资。其结果是员工的士气低落,毫无工作积极性可言。
而一个好的绩效计划应该体现出两个特征:一是对企业战略能进行有效的支撑,二是能真正体现员工的实际工作业绩。以企业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是依据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来确定员工的行为标准和方向,员工应该做什么,做成什么样子,都是根据企业的战略逐层分解的结果,不少企业绩效管理失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绩效管理同企业战略两张皮。
有了好的企业战略还需要公司员工共同努力去实现。然而很多企业没有从战略的维度去理解、设计考核指标体系,在考核指标收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偏差,如考核指标与公司战略之间没有实现有效的承接;指标与指标之间缺乏相互关联的支持逻辑,不能解释公司的战略;上级与下级、部门与部门、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指标缺乏内在的关联性等。
同时,不同管理职能与层级的员工对战略目标的驱动力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有的对战略目标的实现只具有间接的驱动力,这对于职能部门和支持部门及基层员工而言尤为如此,他们在战略实现驱动力的间接性,部分工作内容无法完全量化。由于绩效管理技术的匮乏,很多企业无法科学、准确地设置这一类别指标,在实际的操作中大多用一些模糊、无准确定义的指标来考核员工,导致考核者无法正确地指导与准确地评估,造成考核中的“人情味”,最终导致绩效考核流于形式。选择和确定什么样的绩效指标是考核中一个重要的、同时也是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许多公司所采用的绩效指标通常一方面是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是工作态度、思想觉悟等一系列因素。能够从这样两方面去考虑是很好的,但是对于科学确定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以及如何使考核的指标具有可操作性,许多企业是考虑得不很周到的。
一般来说,员工的绩效中可评价的指标一部分应该是与其工作产出直接相关的,也就是直接对其工作结果的评价,国外有的管理学家将这部分绩效称为任务绩效;另一部分绩效指标是对工作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但并不是以结果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般为工作过程中的一些表现,通常被称为是周边绩效。对任务绩效的评价通常可以用质量、数量、时效、成本、他人的反应等指标来进行评价,对周边绩效的评价通常采用行为性的描述来进行评价。这样就使得绩效考核的指标形成了一套体系,同时也可以操作化评价。在某公司的绩效指标中,在任务绩效方面仅仅从经营指标去衡量,过于单一化,很多指标没有囊括进去,尤其是对很多工作来说不仅仅是经营的指标。在周边绩效中,所采用的评价指标多为评价性的描述,而不是行为性的描述,评价时多依赖评价者的主观感觉,缺乏客观性,如果是行为性的描述,则可以进行客观的评价。
绩效辅导:常常被忽视的关键环节
直到现在,很多企业还简单的把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核,认为制定计划然后考核计划地完成情况就是绩效管理的全部内容。实际上,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绩效辅导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但又往往被人忽视,不少管理者仅仅满足于秋后算账,而对过程疏于管理,管理者评价下级员工往往是“以成败论英雄”。我们在一些企业经常看到:由于上下级员工之间绩效的有效沟通不足,导致上级与下级对实现工作目标的要求在理解上就产生了很大偏差。而在日常的工作中,对于下级员工完成一项工作任务的是否进行事前与事中指导,完全是和管理者个人的管理风格有关。有的领导喜欢“一竿子到底,什么事都管”,导致下级员工完全依赖上级的指示办事,缺乏创新能力;有的领导则“凡事看结果,过程一概都不重要”。而下级则认为说少了的是“不关心我”,说多了的是“罗嗦”。
所谓绩效辅导是指管理者与员工讨论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潜在的障碍和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员工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管理者如何帮助员工等信息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的管理过程,不是仅仅在开始,也不是仅仅在结束,而是贯穿于绩效管理的始终。
绩效辅导的作用在于能够前瞻性地发现问题并在问题出现之前解决,还在于能把管理者与员工紧密联系在一起,管理者与员工经常性就存在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排除障碍,达到共同进步和共同提高,实现高绩效的目的。绩效辅导还有利于建立管理者与员工良好的工作关系。通常来说,绩效辅导的作用如下:
1.了解员工工作的进展情况,以便于及时进行协调调整。
2.了解员工工作时碰到的障碍,以便发挥自己的作用,帮助员工解决困难,提高绩效。
3.可以通过沟通避免一些考核时意外的发生。
4.掌握一些考核时必须用到的信息,使考核有目的性和说服力。
5.帮助员工协调工作,使之更加有信心地做好本职工作。
6.提供员工需要的信息,让员工及时了解自己的想法和工作以外的改变,以便管理者和员工步调一致。
绩效辅导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对员工实施绩效计划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因为只要过程都是在可控范围之内的话,结果就不会出太大的意外。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