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领导有道管理无形

[类别:战略管理] [更新:05-02 11:11:34] [浏览:6333 次]

  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孩子,都会很努力地教育自己的孩子,但人们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一个锅炉工上岗需要资格证,因为烧锅炉的工作有它的专业性;那么,教育孩子这件事有没有专业性呢?

  人间最难的事就是教育,很多父母生了孩子,到派出所上个户口,就有了名分。中国父母多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想对他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是错误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并不完全从属于父母。

  我的一个美国同学,有一次把孩子放在家里,自己外出。只是很短的时间,孩子的哭声就被邻居听到了,发现孩子独自在家,就报案了。然后政府部门来人了,按照美国法律,父母是不能把那么小的孩子单独放在家里的。

  有人会说:"那是我自己的孩子,也没出什么事,你管得着吗?"--你看,还是觉得那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的私有财产,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哪有父母不望子成龙呢?哪有父母不希望自己孩子漂亮聪明能干、讨人喜欢呢?父母都有这种心愿,但又用非专业的方式教育孩子。经常听到父母跟孩子说"你又错了"、"不许这样",像个判官。作为孩子,很幼小,需要保护,需要的是心性的成长,而父母却打着保护的旗号或者以一种保护的心愿在伤害他。

很多孩子怕自己的父母,就因为父母对孩子的呵斥与批评太多。如果孩子被父母吓坏了,心性就一直紧缩,长大后在跟他人相处时就变得畏畏缩缩。心性没健康成长,做事放不开,智慧潜能就得不到有效发挥。

  孩子需要成年人尤其是父母的欣赏和鼓励。放下做父母的架子,不再简单地做指责孩子的判官,孩子就等于多了两个成年的朋友,其心性的发育就会正常。如果父母能够辅助其发展,不用自己的标准、身份呵斥他,孩子一定会在智慧、人格的成长上更加完美。所以说,父母在孩子面前有"三不原则":不做老子、不做老师、不做老板。

  员工满意了,顾客才会满意

  家庭如此,企业也如此。企业是很多人的"家外之家",一个人一生中有多数时间是跟同事、上下级相处。那么在工作当中,我们自身感到亲切愉快、舒服充实、他人可以依靠了吗?如果没有这种感觉,工作又怎么能够做得好?当我们把企业当做"家外之家",把同事当做亲人,这样的企业氛围才是健康的。

  有个朋友说过这么一番话,我觉得非常贴切,很感动。他说:"亲人是父母帮我们找来的朋友,同事是我们自己找来的亲人。"这句话很有味道。在家里我们对待亲人未必比在外边对待客户好,并不是我们不具备对人好的能力。同样,我们既然懂得对客户好,为什么不懂得对同事好呢?有人说同事之间是有着利益争端的,这跟企业制度有关系。如果企业制度能够设计成学别人进步就能够发展,不必去打压排挤别人就能发展,我想这种事情就会少很多。

  现今企业说"顾客是上帝",应该说是服务观念与经营观念的一个重要转变。但是,在说"顾客是上帝"时,员工们说:"那我们是什么?"领导说:"你们就是服务上帝的人。"员工心里有些不满足。有的领导就调整了认识,说:"员工是我们的上帝,顾客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要想让顾客满意,就得让员工满意;只有有了满意的员工,才会有满意的顾客。这是一个因果关系。过去光追求顾客满意的结果,却没有管它的原因;那现在调整一下,顾客满意的源头在于员工的满意。员工满意了,才能够让顾客满意,因为服务顾客的大部分是员工,并不是少数领导。

  佛经里说:"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凡夫只怕恶果,不知恶果起于恶因,平常任意胡为以图一时快乐,不知乐是苦因;菩萨(觉者)则不然,平常一举一动谨慎护持,戒慎于初,既无恶因,何来恶果?纵有恶果,都是久远前因,既属前因种下,则后果难逃,故感果之时安然顺受,毫无畏缩,这就叫"明因识果"。

  知"道"才能成功幸福

  科学探索因果,发现了很多规律;文化和思想领域也在谈因果,因果律是世界上的一个核心规律。

  有人抱怨社会环境,抱怨上级对自己不公;也有人不抱怨,遇到问题总能找到自己的原因,从改变自己开始。那些抱怨的人,出了问题后总责怪别人,领导批评他时他总为自己辩护,强调很多理由……大家想一下:总为自己的错误辩护,错误就不会改变,就不会回到正确的路上,由于自己的辩护和坚持,后面错误就还会继续复制。遇到问题知道去找自己的原因从而改变了的人,则会得到大家的信任,走向成功。

  这世界有个规律执掌着人间的公平。总是责怪不公平而不思进取的人,他这一辈子是得不到公平的,那些知道提高自己、改善自己的人将获得这份公平。

我们尽管有着美好的愿望,也一定要按照规律做事。教育孩子如此,管理部下如此,管理自己也如此。如果我们只有愿望,只有对成功的追求,却不懂得走向成功的规律,失败了又能怨谁?

  经营企业是要赚取利润,你想赚,别人也想赚;那好,大家就互相算计,看谁能算计得过谁。于是乎,商场上尔虞我诈,而难有真正的朋友。天天生活在算计人或被人算计中,心情当然不会好。

  如果牺牲了生活只为挣点钱,这种日子有什么意思呢?很多人算计别人算计了一辈子而身心疲惫,心情不好,进而搞得身体也不好,挣了点钱又能拿去干什么呢?没有朋友,只是算计,生意又算什么呢?生意生意,生命的意义啊!

  教育孩子要当孩子的朋友,管理部下也要做部下的朋友。"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人做生意也要替人着想。不替别人着想,光想着从别人那里算计,世间会有多少"傻瓜"让我们来赚钱呢?

  没有人不想成功,没有人不想过幸福的生活,这个意念大家是一样的。为什么有人能够做到,而有人却做不到呢?就是有人懂规律,他做到了;有人违背了规律,他做不到。所以,我们对自己的管理、对企业的管理要按照规律,以道为本。中国的道,代表着天地万物的规律。懂得了规律,就能走向成功,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现实中那些无道的、走邪门歪道的人,似乎也有"成功"的,那只是个侧面,他内心那份提心吊胆你是看不到的,他夜半无眠的心境你是体会不到的。走歪门邪道不叫成功,我们在这样一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千万不可去羡慕坏人的成就,不要去学习他们的方法。

  小结

  道本管理就是以道为本的管理,就是依道而为的管理,而不是以领导者、管理者自己主观臆断的想法为准的管理。

  一般人都认为管理在人心中应该是个让管理者舒服、令被管理者痛苦的事情。如果被管理者是痛苦的,管理者怎么可能是幸福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就像是一条线上的两只蚂蚱,要么同生,要么共死。这也是管理的规律之一。

  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者是人,被管理者也是人,是人就有人的需要,对生存、发展的渴望,对自由的渴望,对成功和幸福的渴望,人不可能犹如一件东西那样从属于某个人。

  在古代的奴隶社会,奴隶就像是工具一样,丧失了自己的权力,这样的制度就是想把人变成统治者的附属物,但是这个制度最终因为人本性中对生存发展的渴望、对自由的渴望而被推翻了。所以,如果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的管理违背了基于人的本性需求的规律,那么人的反抗性就会被激发,随着这样力量的不断增加,后果可想而知。

  管理最终目标是服务于人的生存和发展--包括身体的和精神的,如果管理最终违背了这样的目标,企业将很难走得长远。

  在企业中,领导和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相关制度的建设与资源的配置的影响是巨大的。无道的管理者是不可能引领企业进入正道的,为了企业的长久健康发展,为了领导者的自身成功,领导者应该了解道、懂得道、懂得道本管理,并能够在实践中进行使用。
 

上一页  [1] [2] [3] 


《领导有道管理无形》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