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前些天,我出席一个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研讨会,其中一个主题是如何解决人才市场的怪圈——企业招不到人才,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有人把原因归咎于中国教育与社会脱节,人才培养问题,有人开始反思“80后、90后”的成长环境……
我的观点是:呼吁中国教育改革是可以的,但解决不了眼前问题。我认为,造成人才市场“怪圈”的直接原因是企业和大学生的信息不对称、理念不对称:
对于很多传统企业而言,大多会认为大学毕业生是“能力弱、心态又不好”,眼高手低的人——坚决不能要!
问题是,很多大学生并不知道人家是这么看待他们的。他们觉得自己是“心态又好,能力超强”的高级人才——企业应该抢着要!
先天平庸,后天懒惰
我在《企业用人与授权》里,用了最少的篇幅谈论“能力不强,心态又不好”的人。因为大家都认为,那些都属于先天平庸、后天懒惰的人,直接炒掉、坚决不予录用就好了,非常粗暴。
问题是,大学生作为社会精英,怎么就被认为是这类人呢?
首先,说大学生能力弱,估计是没什么人服气的。
能考上大学,本身就是竞争的结果,是能力的体现:能够轻松应付考试、聪明、反应快,就属于能力强……
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大学生这些素质都不是企业需要的“能力”。
所谓“能力”只有一个标准——是指创造价值的能力——也就是你能不能立即为企业创造价值?
有企业声称:我们没有时间培养干部,只有时间使用干部——因为企业天天在打仗,他要的是能取得成果的战士。
学历高不代表能力高
应届毕业生为什么不容易找工作?因为企业认为他们缺乏能力,不能为企业立即创造价值(等培养他们能创造价值的时候,他们又跳槽了)。
我时常告诫需要求职的学生,要先问自己能为企业创造什么价值,再问老板能给我什么待遇,千万别反过来。如果第一个问题连自己都回答不上来,则第二个问题就不要问了,只要有老板肯收留你就菩萨保佑了。
有些大学生在求职的时候,不自量力,以为自己学历高就代表能力高,就一味要求企业为学历埋单,而不看自己的能力是否符合人家的需求。
找不到工作,不从自身找原因,一味地抱怨社会,抱怨企业,一脸的戾气和愤怒感,结果,越加找不到工作。
劝慰那些职场不如意的大学生:不要一味拿文凭找工作,要想想如何拿能力找工作。
随时可以中止合同,无须任何理由
现在最时髦的用人口号是:企业用人不养人——个人凭能力创造成果,企业凭成果付费。而人才租赁、外包、威客网等用工方式正正吻合了这个理念。
我从事的管理咨询行业,就是典型的凭能力吃饭的行业。
记得我刚入行的时候,师父跟我说:做顾问,时刻想的问题是如何为企业增值。因为我们的合同有一条附加条件:“随时可以中止合同,无须任何理由”——老板都不是傻瓜,如果你为他创造的价值大于他的付出,肯定请你,如果相反,则请你走人,我们必须给客户“不满意便退货”的权力。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很害怕这个条款,觉得一点保障都没有,只好每天诚惶诚恐地想着怎么做才能价值最大化,后来渐渐地,开始喜欢这个条款,它变成了我们建立信任的重要条款——只有先保障客户,客户才会信任你,客户从这个条款看到的是你的自信和能力。
这么多年做管理咨询项目,“随时可以中止合同,无须任何理由”一直都是我们的合同中最后的条款。它对项目组成员的压力和鞭策是巨大的,同时也是大家成长的最大动力。
我写过一篇文章《增值是一种生活态度》,就是源于这个“毫无保障”的合同条款,最后逼得我们把增值变成一种习惯,变成一种生活态度。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