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北京海底捞工作不到一年的徐敏阿姨,是个连初中都没毕业的农村妇女。在同村人的介绍下,她也来到了海底捞工作,负责清洗餐厅的盘子。由于她踏实肯干,所以经常受到店长的表扬。但令她印象最深的还是2009年的一次表彰会。在表彰会上,北京区经理亲自向她颁发了优秀员工的奖状,并对其在工作中做出的成绩表示祝贺。正当徐敏阿姨以为表彰会就此结束时,大区经理又号召在场的所有员工向徐敏学习。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升级赞美,徐敏有些不知所措,脸不由地红了起来。而这次表彰对于徐敏来说可谓是终身难忘--她对海底捞这种将员工赞美到脸红的管理方式大为感动,认为这种方式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员工的工作热情。
对于那些想管理好员工,并渴望激发出员工工作热情的企业来说,不妨借鉴一下海底捞的这一管理经验。
8.亲情式管理方式--让员工死心塌地的良方
亲情式管理是当下很多企业运用的一种管理方式,可从管理效果来看,多与预想中的效果相距甚远,为此这些企业管理者非常无奈地表示:"运用亲情式管理方式时,我们到底出现了哪些问题呢?"正当他们百思不得其解时,海底捞为他们揭开了问题的答案。那么,海底捞在员工管理中究竟是如何运用亲情式管理方式的呢?(1)企业发展中不搞特权化,倡导公平原则现实中,一些企业在发展中会凸显出许多问题。比如,在企业内部搞特权化、形成拉帮结伙的氛围、老员工欺负新员工、新员工不能得到平等竞争的机会等等。在张勇看来,如果一家企业出现了这些问题后,犹如喝了"毒药"一样,如果不及时找到"解药"便会毒发身亡。
而在海底捞却不会出现这些问题--海底捞倡导的是为员工提供公平发展的平台,且不搞特权化。因为在海底捞管理层看来,特权化只能让一小部分人得到利益,而使绝大多数人陷入到不公平的发展氛围中。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就不能自发性地发挥出自身的工作价值,更甭提对企业死心塌地了。因此,海底捞从员工出发,为他们创造了一种公平竞争的环境,而这样一来便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使得他们自愿努力工作。
(2)将员工当成兄弟姐妹看待中国人的家庭意识非常强烈,把家庭当成心灵的避风港。此外,人们大多会对家庭成员进行无私的奉献,遇到任何困难总能体现出家庭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在张勇看来,企业管理和家庭有着相似之处。企业管理的是员工,要让员工把企业当成家看待的话,就必须要将员工看成是家庭中的一分子--这样员工内心才具有归属感,从而愿意加入到企业这个大家庭中。可现实中能将员工看成是家庭一员的企业并不常见。因为有些企业在固有的思维定式中,很难接受让员工成为企业大家庭中的一部分。因此,也便出现了生硬的工作制度和缺少人性化的企业文化。试想,这样的企业能留住员工吗?在海底捞管理层看来,只有让员工死心塌地地为其工作,企业才能赢来发展契机。为此,他们会将员工看成是自家的兄弟姐妹。由于在海底捞工作的服务员每天的工作都非常繁忙,甚至连自己的生日都不记得。在这种情况下,店长就会在员工生日当天为他们准备好生日蛋糕,当大家齐声向过生日的员工演唱生日快乐歌时,员工往往会被感动得流下眼泪。面对亲情味十足的海底捞,员工又怎么忍心不干好工作呢?(3)员工遇到困难后,会出现浓浓的亲情味任何人最看重的就是亲情,因为亲情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在海底捞就会出现浓浓的亲情。一位在四川海底捞工作4年的年轻服务员这样回忆道:"初来海底捞工作有很多的不适应,最主要的是不适应快节奏的工作。我每天的工作是负责从楼上将做好的饭菜传到楼下,一天下来,胳膊累得不能动弹。连续工作一周后,我有些吃不消了。一天中午,我拖着沉重的身体像往常一样传菜时,忽然脚底踩空,一个跟头就从楼上跌了下来,顿时昏迷不醒。当我醒来时,发现已经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身边还围坐有店长和其他同事。当时我的眼泪不由地流了下来,并告诉店长我没有完成工作,而店长则用家人般的慈祥嘱咐我要好好养病,还将营养品塞到了我手里。我的眼泪再一次流了下来。"经历了这件事以后,这名员工在工作中更加努力了,将自身的热情全部用在了工作上,所以很快他就从一名普通的服务员升到了大堂经理。
www.liushuye.com(4)用真情为员工解决后顾之忧海底捞在亲情方面可谓做足了文章。不仅为员工着想,还帮助员工解决后顾之忧。比如,对于那些离家远、没有时间探亲的员工,海底捞每年都会为他们放一周的探亲假,以便让他们合家团圆;对于刚结婚不久的夫妻,海底捞会为他们提供单间,以解决夫妻间两地分居的问题;甚至还会为员工的家属解决工作问题。而这些都是海底捞在日常管理中用真情为员工办的实事。
王丽来北京海底捞火锅店工作快两年了,没来海底捞之前她是个整天与庄稼打交道的农民,为了凑齐女儿上大学的费用,她决定出来打工。外地人在北京的打工之路充满了无奈和痛苦,但王丽选择了坚持。从招聘启事中她看到海底捞牡丹园店正需要一名保洁员后,便怀着忐忑的心情去面试。由于她生性淳朴且能吃苦耐劳便成为了海底捞的一员。海底捞的工作并不轻松,她每天要打扫就餐区的卫生,一天忙下来,脚往往不听使唤,但她并没有怨言,而是踏实地做着工作。
王丽深知要在女儿开学前攒够5000元的学费,于是她更加拼命地工作。
同事将此看在眼里,把王丽拼命工作的事情告诉了店长。善解人意的店长随即找到王丽,当得知她正在为女儿的学费发愁时,店长很快在店里召开了募捐大会。在短短3天时间内,王丽就收到了5000多元的捐款。拿到捐款后的王丽已经控制不住内心的情绪,像个孩子一样哭了起来,并对着在场的人深深地鞠躬道谢,还当场立下决心:一定会把海底捞的保洁工作做好。
海底捞就是用这种感人至深的亲情赢得了员工们的心,也让这些员工相信海底捞就是他们共同的家的。可以说,正是海底捞在日常的管理中释放出的浓浓亲情,才让员工增强了对海底捞的忠诚度的。由此可以看出,海底捞借助亲情式的管理方式做到了让员工死心塌地地为其工作的目的。这确实值得其他企业效仿。
9.把员工当"人"看待--海底捞员工管理最大的创新
很多企业习惯将员工看成是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而这种认识背后的含义是将活生生的员工与冰冷的物资设备放到了等同的位置上,片面地以为这些都是资源的一部分。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得这些企业对员工的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即忽略了员工作为人的价值和需求。因此,人们便看到了现实中的企业管理者将员工看成是一种资源,从而也便出现了用或不用、利用或被抛弃的情况。比如,企业今天看员工能为企业带来有用的价值就委以重任,可没过多久认为员工的价值已经耗尽时便会置之一边。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做企业就是做人。哪个企业能用制度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并让人感觉到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个企业就会做强做大。因此,企业只有将员工当"人"看,而不是简单地把员工视为资源,才能充分调动起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也更能让员工在工作岗位上释放出无穷的创造力。
海底捞就是一家能把员工当"人"看待的企业。当有人问及张勇是如何理解创新的含义时,他这样表示道:"海底捞的创新就是把员工当"人"看待。"此话一出便遭到了一些人的质疑。他们认为,企业的创新并不是张勇所说的那样轻松,他们甚至怀疑张勇有意隐瞒海底捞的管理经验。那么,张勇到底有没有"撒谎"呢?其实,从海底捞在日常的员工管理中便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