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令人困惑的失业率

[类别:HR实战] [更新:05-02 11:18:08] [浏览:6514 次]

    就业是民生之本,改革是解决就业这个头痛问题的根本出路

    失业率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一样,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中国的GDP、CPI经常有人质疑,相比之下,对失业率的质疑之声只是偶尔有之。但事实上它更令人困惑。例如,这几年不管经济增速怎么下行,失业率都是4.1%,恒定不变,而媒体和社会却都说“就业难”。这种南辕北辙的现象怎么解释呢?

    中国特色的失业率

    失业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很简单的现象,即过多的劳动力角逐过少的工作岗位。从古典经济学到凯恩斯革命,再到当代经济学的不同流派,都对失业现象做过研究,但至今对一些问题仍是困惑不解。

    关于失业率的统计,主要有两种方法: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目前,世界主流的失业率统计采用的是调查失业率。当下中国采用的则是登记失业率,这种统计方法仅在蒙古、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等几个国家使用。

    中国采用的登记失业率是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指的是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这就既排除了农村劳动力,也排除了无本地城镇户口的异地城镇人员。它还不包括城镇的农民工、离退休人员、港澳台外方人员,也不包括就读学生和等待就学的人员等。城镇登记失业率仅把那些到就业服务机构求职登记的无工作者视为失业人员,排除了太多的失业者,这就严重低估了真实的失业程度。

    城镇登记失业率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统计和公布。国家统计局虽然也做了内部的全国31个大中城市月度调查失业率和全国劳动力市场半年调查,但官方标准还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已经连续公布多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

    一般而言,在商业周期中,失业率与产出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关系。这种关系最早由阿瑟•奥肯所发现,因此,被命名为奥肯法则。奥肯法则告诉我们,相对于潜在GDP,GDP每下降2个百分点,失业率大约会上升1个百分点。

    城镇登记失业率没有显示出奥肯法则所揭示的关系,甚至在媒体报道中,还出现了经济下行就业反而扩大这样难以理解的反常结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2011年、2012年,中国GDP增长率分别为10.3%、9.2%、7.8%,但这三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却都是不变的4.1%。2012年GDP增速比2010年下降2.5个百分点,如果按奥肯法则解释,失业率要上升1.25个百分点,但官方统计的失业率却没有变化。同时,《人民日报》也报道说:“今年一季度就业数据,让大家松了口气。1-3月全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42万人,高于2011、2012年同期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1%,与去年底持平。”

    由于城镇登记失业率排除了太多的失业人员,所以,奥肯法则在中国失灵。那么,在经济不断放缓的情形下,中国劳动力的就业状况和失业率究竟是怎样的呢?

    新一届中央领导之忧

    2013年5月14日、1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天津考察,特别走访了天津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中心和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这让人多少感到有些意外。

    2013年5月13日,李克强总理在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了大学生就业问题。5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指出,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达699万人,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

    习总书记和李总理为什么忽然这么重视就业问题?这显然与中国面临的就业压力有关。如果说面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经济增速下行、官员腐败、两极分化、环境污染这些难题,“习李”二位新任中央领导还很淡定,那么,当前的就业压力,还是让他们有了共同的担忧。

www.liushuye.com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七部委曾发布了一个《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这个就业规划设定了“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平均每年900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但从需要就业的情况看,同期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年均已经达到2,500万人,还有相当数量的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2012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仅仅完成1,200多万人。可见,中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压力之大。在总量压力难解的情况下,再加上结构问题,则使劳动力市场更是雪上加霜。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12•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显示,企业经营者预计2013年用工人数“增加”的占32.3%,“持平”的占47.4%,“减少”的占20.3%;虽然“增加”的比“减少”的多12个百分点,但比2011年却下降了21个百分点。

    中国官方PMI证明了上述调查结果。伴随着经济增速放缓,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官方PMI中的从业人员指数,连续11个月在50%以下,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量在持续减少。

    在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上,大学生和农民工是两个特殊的群体。考虑到他们的就业难度,中国的就业形势就更不容乐观。

    2013年,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已近700万人,被称“史上之最”。此外,还有比应届大学毕业生数量还要大的中专、职高、技校及“两后生”,也将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

    一方面应届毕业生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对高校毕业生的用人需求却在减少。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上说:“据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这些单位2013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在调研的200多所高校中,约有60%的高校认为就业形势严峻,特别是很多地方高校反映用人需求下降或明显下降。”

    今年4月,媒体纷纷报道,北京、上海应届大学毕业生签约率不足三成,广东不足五成,远低于往年。其他省市与“北上广”大体相同,“我班有52人,考上研究生的5人,考上公务员两三个,剩下的都在找工作,现在(5月)签约的有两成吧。”陕西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小郑接受《中国新时代》采访时说。

    关于就业率,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张翼预测,今年毕业的大学生就业率可能会在86%以下,不会像往年一样达到86%以上甚至90%。如果这个预测成为现实,今年毕业的大学生将有100万人进入失业大军。

    农民工是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独有现象。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已达到26,261万人,今后还要增加。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一直在高速增长,吸纳了大量农民工就业。但2008年这种情况开始变化,受金融危机影响,外需急剧萎缩,出口严重受阻,众多工厂倒闭,农民工就业难现象出现,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被迫返乡,时称“返乡潮”。2010年随着经济缓慢复苏,广东等沿海地区的一些出口加工企业开始逐渐恢复生产,然而招人却出现困难,用工荒出现。可以预测,伴随着中国经济放缓、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人工成本上升,农民工的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数量都将加大。如何解决2.6亿农民工(数量还在增长)的就业问题,是一个历史难题,更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难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现在,民生之本遇到了难题,新任中央领导能不为民生之“本”而忧吗?

    改革是根本出路

    根据奥肯法则,政府可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提高经济增长率,降低失业率。但这是短期方法,不解决长期问题。中国本来就存在把凯恩斯主义短期宏观调控政策长期化的弊端,被注水的经济再刺激已难以奏效,如果继续这样做,不断积累的问题,如结构失衡、创新不足、效率低下、环境恶化、发展方式不可持续等等,最终会导致经济崩溃。

[1] [2]  下一页


《令人困惑的失业率》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