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笔者五年多的咨询策划生涯中,发现员工流动较高的中国私营企业,企业主找出的理由都是员工的错,果真如此绝对吗?在深入客观调查前,我对此一直持怀疑态度。一次偶见一家代理韩、法女装(自称“奢侈品”)的深圳私营公司“可派”在聘运营高管,笔者对奢侈品很感兴趣,初入商界时就做服装业,故想借此机深究“病因”。
以笔者13年品牌营销实战、经验加盟此国内代理商小公司犹如“牛刀弑鸡”,该公司赵老板坦言不想增加薪资成本,采取逐月递增千元职务底薪(无奖金、提成、补助)的半年试用做法,为其做满一年方有营业额提成。笔者目的不在此,同意签约开始对其内部实调。
笔者计划到该公司第一个月,先从公司到一线终端店暗访旁观、走访面谈,客观了解、发现问题、现场探讨,记录解决方法,汇总各方实情后,起草该公司市场实施方案初稿,提交赵老板批准执行。
未料从3月16日直等到4月6日才见赵老板出差回来,第二天安排笔者打电话向各地店铺员工调研,要求笔者在月中即向他提交市场思路报告。这一决定“省去”了笔者原计划通过暗访(不认识笔者)真实获取一线店铺员工表现及顾客详实反映,面对面沟通,感知她们内心真实想法的良机。写草稿前,笔者每天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客观倾听市场、商品、策划、客服、物流等各个基层部门,去发现问题和不足,即时记下想到的解决方法。
笔者在电询了挂名在市场部名下的三位一线主管、店长后,随即逐一电询了各地城市经理、店长及个别店员,将对该公司的品牌营销问题及思路、理方法草拟出实施方案要点(包含几个创意战术),在到该公司坐班的第22天提交赵老板。在未接到他明示前,笔者未先试行方案中对店铺、部门的指导、管理内容,因他又强烈的现行企业文化优越感,在全体员工例会上高呼绝不容忍任何人触动、改变它。
在写运营管理思路期间,笔者又被拖住去“头脑风暴”(看过一次即在笔者报告中明确提出改变做法,做正确的“头脑风暴”)议出“五一”期间三节(另有青年节、母亲节)的促销方案。策划VIP招募活动,本该在五一节前至少一个月确定并开始准备工作的促销案,3月31日才由负责的客服部主管提交初稿“VIP招募”(初议笔者提出不宜这样叫法)。
将实施方案给赵老板的第四天周一例会,他又讲不要只旁观不介入管理,对其中的建议、方法、创意只字不提,是他未及看还是不关注?不得而知,笔者当即问他,笔者提供的“两表”管理法可行吗?他说“可以啊”,笔者当天即开始先从该公司市场运营、策划和拓展(此两部仅有一名主管成员)三部门试行,连笔者在内,每人将下一周各工作目标按序在“周目标工作考核表”上列出,写明执行关键要点,及双方(执行人及上级)认可的考核标准,签名打印置于执行人眼前执行。临时加入的工作即时补充入表。另一表是“工作传达单”,要明确责任人和工作要点,保证协作工作有始有终,责任明确。每周一将上周考评结果交人力资源部作重点考核依据。这两表是笔者从1999年开始在工作中使用,简明高效地管理当时全国28个分支机构,500多员工,逐渐使他们养成目标、执行标准明确的良好工作习惯(甚至运用到生活中)。实现了公司营业额年增50%以上的佳绩。在近五年的近二十多个咨询策划项目中,笔者多推荐了“两表”管理法,无一例外受到项目委托方认同。
试行部门中,上至经理下至职员,均是从各地店铺调来总部的,无论从市场视野、思维、专业技能到礼仪修养、学识都距正规职业水准相距较大。试行的第二天,笔者再次同公司人力资源部雍经理(总监一直缺人选)交流,坦诚告诉她,这支缺乏训练、编制的“民兵”队伍,让笔者习惯于正规军的领导者心累,还在做是凭良心,在公司缺人,赵老板身兼两部门负责人时,笔者尽力帮他一段。第二天晚上,笔者找赵老板坦诚交换意见,发现了以往难以暴露的管理内因,其一,赵老板讲大部分(先试行的五人中,有两人所在两部门由赵老板代管,即属老板部下)人不认可试行的“简单、机械”的“两表”管理法......
www.liushuye.com交流后,令笔者想起去年帮助“佛山华全照明”诊断、策划时,听老板大区总(两兄弟别称)的朋友透露给笔者说,大区总对他助理的考评则是向被总助整改的销售部的经理(大区总有撤换他倾向)征询意见,该经理说该总助对他们帮助不大。而笔者知道的是大区总要总助整改现有销售部工作效率低下,凡事都推给他批示的顽疾,销售团队从上至下素质偏低,有什么样的头,就有什么样的兵,一个将被老板派人整顿,甚至可能被撤换的团队头目,能对此说欢迎和有帮助的话吗?肯定不可能站在总助这边客观表态。
同理,赵老板以老板身份带队都在部门会议上说:“你们能不能不让笔者这么累啊?”起码说明即使他带的员工想做好,但思维、专业素质还不合格。而赵老板做法,如同她上级(如果有)向他部下征询对他的意见,如果让部下说实话,十个老板多数要“下课”了。下级考评上级能公正、合理吗?思维高度不同、综合能力不同,利益出发点不同,上级怎么考虑、深层用意不可能和盘托出告诉部属,怎么能从部下那获得客观、全面、公正的意见呢?这是笔者发现的大陆私营企业中,老板的考评高管的视角误区。
赵老板还说电询一线店铺前应该去征求部门、公司内的看法,应该去问那些人。这种做法,背离了咨询业中的客观公正原则,这也暴露出中国私企中的调查方法的误区。笔者强调一直寄望于借一线员工不认识笔者,便于暗访了解真实公正情况,病痛她们面对面单独沟通,让她们讲出心里话。在走访无望下,才电询,但不想以总部员工的“成见”影响笔者的客观调查(赵老板也认可),倾听她们讲之前,笔者都用标准的说明,打消她们的顾虑,让被询问者理解本意,而赵老板却听他征询的属下说,笔者致电说明、了解内容方法不对,看来那几位由赵老板代管的部门主管,可以超越管理咨询顾问了!那赵老板和那几位属下,获得“真知”对解决问题有帮助吗?用他们之法获得“真知”了吗?问题解决了没有?每个人工作的方式方法会不同,关键看最终获得结果的质量,对于问题解决的价值高低。如果赵老板自认为按他那样言行才对,那招个刚毕业学生,告诉他这样做即可。
看到赵老板已深陷如此思维误区,笔者认为,笔者所做既非他需,此公司也非笔者需,之前笔者的感觉没错,合作不适合,笔者便将共事时不便说的直言了,但赵老板言行表现的很不情愿,甚至对笔者曾指出的违反公司规定上班吃喝现象说不重要!这在正果公司绝不会出现,也绝非不重要,这就不难理解,会中,赵老板进来见他属下主管旁若无人吃点心时,竟视而不见。人将离开公司,其言也善,不需为己谋利,如果是明智的领导人,应虚心倾听别时吐露的心声,以礼相待,即对公司有益,也给离开者一个同加盟时一样的好印象,也送出一位公司正面口碑传播者,而非一些公司那样,善始不善终地对待合作或加盟者,甚至不欢而散,只能显得公司不大度,唯我独尊,结果往往是反受其害,因小失大。
这也是中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请送人”误区。
选摘一段最新的10月期《福布斯》刊文“戴尔与学生创业明星的峰会”对话——戴尔:如果工作岗位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人员的进步速度,你的朋友在负责该工作但现在并不称职,你会做出理性的决定还是感性的决定呢?福赛思:那就是回到“嗨,这和个人无关,这是公事”上。如果你聘请的是朋友,你必须做好准备开除他们。付(ERNESTINEFU):我的观点类似。我会说,始终要聘请比你优秀的人选。聘请那些你会害怕同桌并坐的人。你应该对自己说:“那个人为我工作吗?应该是我给他们打工。”有一句话说:如果A等素质的人聘用B等素质的人,那么那些B等素质的人就会去聘用C等素质的人,依次类推。戴尔:那点非常非常正确。我从未看到过C等素质的人会聘用B等素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