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国有企业社会成本分析

[类别:成本管理] [更新:05-02 11:21:14] [浏览:6710 次]


  从表 3 可以看出,在不同类型企业中,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的富余职工所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最大,分别为 9 %和 14 %;国有企业与国家控股企业的离退休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之比最大,分别为 32 %和 31 %;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企业的服务人员和社会性服务人员所占比重也最大,分别为 8 %和 3 %。而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全部从业人员中所占的比重,则在不同类型企业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就是说,在人工成本开支所占全部成本的比重上,国有企业与国家控股企业会远远大于其他类型企业。

  注: "*" 表示 P<0.01 , "**" 表示 P<0.001 。这里用双尾检验, N=323 ,控制变量是 " 全部从业人员 " 。

  资料来源: 508 家企业调查。

  表 4 所示的在控制了 " 全部从业人员 " 之后所做的有关各变项的偏相关系数,也显示出了与表 2 和表 3 相一致的结果。注意: " 服务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之比 " 与 " 富余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之比 " 及与 " 管理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之比 " 和 " 离退休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之比 " 等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 0.2085 、 0.1961 、 0.1712 ) -- 这与我们所熟知的国有企业的状况基本一致。可是,这里除 " 管理人员占企业全部从业人员之比 " 与 " 企业人均利润 " 低相关(偏相关系数为 0.1642 )外, " 富余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之比 " 与 " 企业人均利润 " 负相关(偏相关系数为 -0.2458 ),其他各项中,除管理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之比和工程技术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之比外,均与企业利润不相关。这就是说,在国有企业之中,服务人员对企业利润的增加,根本就不起什么积极作用。

   3. 社会成本在福利保险费用上的表现

  劳动保险福利费用,一直是国有企业职工非工资性收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 1998 年之前,市场经济各竞争主体中,如果说集体企业的劳动保险及其他福利费用还有所保障的话,那么,其他非国有企业的福利保险费用是缺少制度的保障作用的。

  在表 5 第( 6 )栏可以发现,惟有国有企业与国家控股企业在福利保险费用方面的人均社会成本才与其人均工资之比较大:国有企业在这里为 57.66 %,国家控股企业为 50.33 %。在国有企业该项成本费用比重较大的同时,非国有企业均显示出了其与工资之比的低比态势 -- 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为 20.29 %,集体企业为 18.74 %,私有企业为 18.18 %。

  资料来源: 508 家企业调查。从表 5 还可以清楚地看出,国有企业与国家控股企业的劳动保险与社会保险费用是最多的,前者为人均 1800 多元,后者达到人均 3000 多元,而集体企业在这方面占有的支出仅仅为人均 640 多元,私有企业为人均 330 多元。就是经济效益一向较为突出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其人均占有的劳动保险与社会保险费用也只有 770 多元,大大低于国有企业与国家控股企业。

  在福利费支出这一栏中,也是国有企业与国家控股企业最高,前者为人均 750 多元,后者为人均 740 多元,而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在该项中也低于国有企业,为人均 650 多元。而集体企业与私有企业,则在该项之中的人均占有份额都不足 500 元。

  在人均占有的福利机构支出项中,国有企业与国家控股企业同样地高出了其他非国有企业。在这里,国有企业人均分摊的福利机构支出为 800 多元,国家控股企业为人均 900 多元。样本中集体企业在这里的开支少得可以被忽略。私有企业为人均 240 多元,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为人均 130 多元。由此可以看出,国有企业与国家控股企业人均分摊的福利机构支出费用已经高于其人均占有的福利费了。由于在统计分析中,福利费栏的统计属于显性福利,福利机构栏的支出代表着潜在福利费用,所以,在 1995 年,国有企业与国家控股企业的人均潜在福利费用支出已经超过了其人均显性福利的支出。即使这里不计劳动保险与社会保险方面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存在的差距,而仅仅以福利费用来判别国有企业的成本支出,也可以发现其要比非国有企业为高。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在进行社会生产的同时,也支付了极其巨大的社会成本。从固定资产存量方面来说,其非生产性固定资产额较大;从人员编制和内部组织机构的兴建方面来说,其非生产性人员较多;从社会福利保险费用支出等方面来说,其在企业生产总成本当中,又占居了相当大的比重。


三、社会成本对利润的冲销   

   1. 对亏损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相关分析

  是什么使得国有企业表现为负利润呢?换一个提问方式就是:为什么国有企业在产量逐年增长的同时,却步入了亏损之路?

  从表 6 可知,在亏损型国有企业之中, " 本年人均利润 " 与人均分摊的 " 劳动保险与社会保险费用支出总额 " 、 " 在职职工福利费用支出总额 " 和 " 在职职工福利与保险外收入 " 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国有企业的实际表现也与这里的统计检验相一致。因为,在国有企业中,人数众多、冗员充斥,存在着以工资冲销利润的现象。 " 劳动保险与社会保险费用支出总额 " 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一些老国有企业中,退休人员与在职职工之比越来越大,对退休人员退休金和医疗费用及福利的支付,加重了企业本身的成本开支。再加上自 90 年代以来在职职工工资的迅速增长,工资在国有企业成本开支中的比重也无形中加大。在职职工福利及保险外收入,对成本的增长形成了非常显著的影响。在邱泽奇( 1996 : 270 )所做的调查中,还存在某些国有企业以固定资产与集体企业合作以成立新的集体企业的情况,甚至于也存在以同样一份固定资产生产国有企业物品则为国有企业产值,生产集体企业物品则为集体企业产值的情况。这一切都会增加国有企业的成本开支,减少其利润收益。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对某些国有企业 -- 尤其是对某些大型国有企业,还采取了 " 贷款 " 发放工资的措施。这就是说,在本年利润为负的情况下,这些企业内部职工的工资和福利费用、退休职工的退休金和医疗费用及内部福利机构人员的工资等等,都不可能有太大幅度的降低。由此也可以部分解释样本中国有企业本年利润与各项人工成本不相关的现象。

  我们本来认为,福利与利润会密切相关,但与我们的设想相反, " 本年人均利润 " 却与人均分摊的 " 福利机构全年支出额 " 和 " 非生产性固定资产净增加 " 不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这就是说,在国有企业亏损的前提下,其内部显性福利和潜在福利的增长与否,并不与 " 本年利润 " 直接挂钩。这恰好说明,在国有企业不盈利时,其内部潜在福利的开支还可能增长。换言之,即亏损并不必然地抑制福利机构和福利设施的兴建,而这些因素,却直接增加着人工成本的开支总额,并进而 " 制造 " 着亏损。

   2. 对盈利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分析

  那么,如上所述的情况在国有企业盈利时又如何呢 ?

  作为社会行动者的国有企业,具有使自己收益最大化的要求。在其亏损时,往往会通过与国家的讨价还价,促使自己内部职工的当前收益最大化;在其盈利时,则会在利润分配过程中,通过某些合法的或不太合法的手段,促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当然,这中间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以增加人工成本的方式冲销利润。

  在这里,扩大内部福利设施 -- 非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资,可能是增进国有企业内部职工潜在福利的一条重要途径。

  通过表 7 可以明显地看出,在国有企业盈利时,各项人工成本与企业的本年利润呈显著的正相关。这就是说, " 本年人均利润 " 为正的国有企业内部,人均本年 " 劳动保险和社会保险费用支出总额 " 大,人均 " 在职职工福利费用支出总额 " 、人均 " 全部从业人员工资总额 " 也在上涨。与此同时,人均 " 在职职工社会福利及保险外收入 " 也与 " 人均本年利润 " 呈正相关。由此可见,当国有企业盈利时,除企业内部职工的工资收入和福利收入得到增加外,国有企业退休职工的退休金收入与医疗费用也会得到改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