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范文 成功励志 领导艺术 组织管理 企业文化 成本管理 采购物流 项目管理 行政管理 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 设备管理 仓库管理 售后客服 经营管理

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培训管理办法

[类别:人事管理] [更新:05-03 22:20:02] [浏览:6140 次]

  17.4.3外聘讲师的职责

  17.4.3.1外聘讲师必须根据公司的培训需要,提交教学内容和培训方案。最后经主办部门和培训部门批准后实施。如有改动应事先征得同意。

  17.4.3.2外聘讲师必须保质保量地完成双方协商的培训任务。

  18.培训教材。

  18.1内部教材。内部培训教材通过以下渠道建设:

  工作提升计划的经验分享与教训总结;

  企业本年度重大事件(成功或失败)的案例;

  培训师组织开发

  XX学院组织开发

  18.2外部培训教材引入和消化

  凡公司聘请外部机构进行培训的,外部机构必须提供教材,教材由XX学院统一归档管理;集团员工参加外派公开课程的应在培训结束一周内将教材的原件或复印件交XX学院存档。内部讲师可以借阅相关主题的教材。

  18.2培训教材的载体可以是书面文字、电子文档、录音、录像等形式。教材由XX学院统一管理。

  19.培训设施设备

  19.1培训设施设备的建设、购置、维护和管理依照"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的原则由XX学院部统筹,可利用现有资源的不再行添置。

  19.2若某一年度集中建设、添置设施设备的,所发生的费用例入专项费用,不影响企业正常培训。

  20.培训信息系统

  20.1培训信息系统包括内部培训专题教材、内部培训教师、外部培训公司和培训师、经费管理、过程档案、培训内化等五个模块;

  20.2内部培训专题教材、内部培训教师、外部培训公司和培训师三个模块的主要作用是建立培训的资源支持;

  20.3经费管理用以分析企业培训费用的投入方向、重点和利用率;

  20.4培训过程档案用以记录员工接受培训的主题、培训签到、考核成绩、应用情况,存储培训制度、培训计划等资料,用以员工国家职称评聘、职位晋升参考、ISO9000认证、ISO14000认证;

  20.5培训内化用以跟踪每一培训专题的评估、考核、传播、应用与重复应用等情况。

  22.培训经费

  21.1培训经费专款专用,主要应用于培训、培训设施设备、培训讲师培养。经费预算、分配与管理见第27条。

  21.2为了便于管理,因培训所发生的交通、餐饮费用在各部门预算中费用例支。但是,为了便于对培训信息的全面掌握和分析,可以将该部分费用统计入培训费用

  【培训需求分析】

  22.需求分析的依据

  培训必须立足于组织发展的需要,组织的需求主要来源于业务发展和业务策略;同时也要为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以达到个人与组织共同发展的需要。培训需求的主要依据如下:

  公司的战略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专家/管理干部需求计划、普通员工需求计划

  市场竞争需要与核心竞争能力培养需要

  公司年度经营目标

  业绩和行为表现考核

  流程、部门、职位运行状况和人员任职能力状况

  23.需求分析的方法

  23.1培训需求的调查方法。

  期待的、需求的                  实际的、现状的

  23.2重大事件分析法。通过分析本年度关键绩效领域发生的重大不良事件,发现企业运营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从流程、制度、能力三方面分析事件发生原因,如果是能力不足的原因,则对症安排培训。

  23.3绩效考核分析法。分析绩效不佳、出色、创新的问题所在、原因所在、责任部门和人员所在,针对性地提出流程能力改善计划和个人能力提升计划;分析员工行为表现,得出文化、制度、技能等方面的培训需求。

  23.4访谈法。通过访谈各部门、各层级领导、业务骨干,了解业务实际运行状况和员工个人需求,从而筛选培训需求。

  23.5问卷法。设计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调查流程、部门运作状况和员工职业发展信息,从而筛选培训需求。

  23.6观察法。通过观察被培训对象的现场表现,了解其与期望标准的差距以确定培训需求。

  23.7以上四种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单独或混合应用。应用访谈法和问卷法调查培训需求时,注意要设计客观而非凭感觉回答的问题,同时,调查信息整理时要把握组织需求原则,剔除纯粹的个人培训需要。

  23.8培训需求由XX学院统一组织,各部门、事业部、分公司应大力支持与配合。

  23.9培训需求的应用。需求分析形成的报告可以为培训课程的设计、开发或培训计划与组织提供初始输入与依据。

  【培训方式】

  在职培训:使受训者通过对熟练员工进行观察和提问来进行学习。观察要完整,同时有机会去实践并得到反馈。

  工作指导:分步骤的列出如何完成工作,培训者首先演示任务,然后让受训者一步步的执行任务,必要是予以纠正;

  封闭培训:由XX学院聘请内部讲师或外部讲师进行的培训

  外派培训:根据员工的岗位需要,参加外部培训机构、院校组织的培训。

  【培训纪律】

  24.集团员工必须参加集团指定的课程的学习,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培训的应提出书面申请,报主管批准,否则按矿工处理。员工符合《免除培训制度》规定的可以不参加某些课程的培训。

  25.学习期间,学员应当遵守如下培训纪律:

  按时到课,认真听课

  关闭手机、BB机或调为振动档,上课期间不允许接听电话

  25.违反纪律的,按以下方式处理,由讲师或培训组织者监督执行。

  迟到、早退、中途离场学员捐款2元以上,超过15分钟的,捐款10元以上,超过30分钟的,捐款20元以上;

  手机、BB机等每响一次捐款5元以上;

  学员所捐款项用作学员培训知识和技能内化的活动经费,或由培训组织者以合理方式支配。

  【培训效果评价与培训考核】

  26.XX学院通过培训效果评价提高培训效果。以决定是否需要更进一步接受培训、或改进培训工作方法。

  27.常用的培训效果评估方法有如下几种,效果评估与培训考核可以结合在一起做。

  培训课堂考核(纪律和态度)

  培训评估

  考试、心得报告、工作笔记、案例分析

  现场操作

  日常工作应用(有记录或成果)

  工作改善计划或方案,并组织实施

  分享、授课或主持研讨会

  工作业绩

  28.集团组织的各类培训必须进行培训效果评估,由学员填写《课程评估调查表》,征询受训人员对本次培训课程的安排、培训师进行评估,以利以后工作。

  培训结束后学员应创造性的将在培训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在工作中应用,XX学院将不定期的到各部门了解培训后学员行为的改变程度。

  29.培训评估与考核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学员在学习中遵守纪律、认真学习;评价本次培训的效果以便于改善培训工作;督促学员应用培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30.学员是培训考核活动中的被考核人,培训考核一般由学员的上司负责,XX学院协助。跨部门学员的考核由XX学院组织考核。

  31.XX学院于每年中(六月底)对培训效果及要求进行检讨,并通过月/季度培训计划的实施加以修正。

  【培训内化】

  32.获得最佳培训效果的关键在于知识、技能的转化、传播、应用和重复。

  33.转化。培训结束,学员应当制定培训内容转化为工作技能的措施,并利用专业知识改善工作的可能着眼点和可能程度。

  34.传播。培训学员应当将培训内容以分享会、研讨会、授课等方式传授给其他同事,传授范围应当包含:本部门同事+本系统相关人员+与本人工作流程接口的同事。

  35.应用。学员有责任将培训内容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持续不断地应用于工作实践,提升本人和促使提升同事的工作能力,最终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改善企业工作。

  36.重复。培训效果好坏的关键是持续不断的重复传播和应用。学员就应自觉不断地结合工作实际应用知识和技能,待有进一步的提升应当再行传播,与同事分享。

  37.成果。培训内化的成果表现为员工工作能力提升、工作习惯形成、工作改善、业绩提升。

  38.组织。培训内化工作由XX学院组织,并指定专人督促,有必要的要进行考核。督促人一般为学员的上司,学员跨部门的,XX学院承担协调任务。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分类导航
热门推荐排行